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doc
上传人:是翠****ng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doc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9/NUMPAGES总页数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6g金属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A.36:19B.12:43C.24:31D.13:42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4、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5、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白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B.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C.装置未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D.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偏大6、某同学在量取10mL水时,视线仰视,则他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A.等10mLB.小于10mLC.大于10mLD.无法判断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8、市场上有些不法分子用外表酷似黄金的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销售,以牟取暴利,下列做法不能鉴别其真伪的是()A.测量密度B.加入稀盐酸C.在酒精灯上加热D.观察颜色9、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10、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B.2H+C.H2D.2H211、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1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13、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14、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16、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1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区分硬水和软水B.图2,探究CO2与水的反应C.图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图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1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B.若甲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D.若甲为10g、乙为20g,则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