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业故事 (菁选新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网络创业故事 (菁选新版多篇.docx

网络创业故事(菁选新版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创业故事(菁选新版多篇【概述】网络创业故事(菁选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网络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广泛渠道,也是最贴近浙江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创业形式。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网络创业故事(菁选最新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后网络创业故事篇一自创品牌从B2B转型B2C2008年以前,梁荣华也在通过网络做LED灯的生意,不过那时候的销售模式是网上B2B。“那时候正好是网商红利期,可以说是B2B的高速发展期。”2010年开始,梁荣华感到网上B2B销售模式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B2C日渐繁荣,凭着80后的敏感,梁荣华决定放弃在中山的工厂,创立一个新的品牌,转型做B2C的生意,把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2013年他自己出资100多万创立了“品一”照明这个品牌。最初他的团队仅有6个人,要负责所有的事务。“真的很辛苦。”梁荣华表示。要想在成千上万个网上商城里打造出一个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舍得花大量宣传费投放直通车外,梁荣华的另外两大利器是打造爆款和首推两年内包换的服务。根据大数据亏本打造爆款首先要做好定位,销售何种产品,定价如何,服务如何等等,淘宝的数据魔方则为他提供风向标。“根据一些大数据分析,来确定产品的款式、价格,做出合适的网络产品。”梁荣华解释说,公司会从中选择几款商品出来打造成爆款。“一定要打造爆款,至少要排行榜前四名。”梁荣华坦言,90%的消费者在天猫搜索时只会看首页或者是前几名的产品,而爆款是店铺最好的广告。为了打造爆款,梁荣华也是蛮拼的。在其店铺里有一款LED灯售价9.9元,包邮,事实上它的成本价是售价的2倍多,差不多要20元。“为了这个爆款,公司每个月都要亏几万,但这个爆款在天猫销售排行榜排到了第一名,也给店铺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联销售。”而他所打造的三个爆款,吸顶灯、灯管、吊灯销售额分别达到了6000万、1800万和1000多万。“有舍才有得嘛。”他透露,因这个爆款带来的流量和销量占据了店铺的60%以上。实行实体店不敢承诺的“两年包换”除此之外,售后服务也是梁荣华认为制胜的关键。“品质的认可很关键,除了卖出产品外,你还要对消费者负责,要给他们承诺的保障。”梁荣华坦言,为打消消费者网购的顾虑,凸现出网售的优势,他在行业内首创“两年包换”,2年内出现质量问题,店铺负责换新品,此外顾客选择退货时,店铺主动承担运费。“线下实体店根本做不到。”为此,店铺也获得了20%的回购率。店铺的调性也是吸引消费者回购的原因之一。“我们店铺里的客服,都叫一些很有趣的名字。”梁荣华笑谈道,客服名字几乎都出自金庸小说。“有叫香香公主的,有叫梅超风的,有叫黄蓉的,小龙女的。客人再来的时候,会和客服聊聊天,也增加了顾客的粘性。”“强大供应链的支撑也功不可没”,他坦言,最初也曾遇到过封店的糗事。“那时候没有自己的工厂,一度曾经卖断货。售出一个月后还没发货。”为此,去年4月份,梁荣华自建了工厂,目前他已经实现了零库存的目标。复制电商模式与传统经销商合作对于目前很多电商都采取的线下体验店的模式,梁荣华表示目前正在和传统灯饰经销商洽谈O2O的合作制。“传统灯饰经销商经常面临要压货屯货的压力,而且还要应对电商的冲击,很多都有转型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资源和能力。”梁荣华分析说。我们打算帮她们建立一个店铺,复制我们的模式给他们,而他们回馈我们的是在店里陈列一部分我们的产品。梁荣华说目前佛山已经有几家经销商在酝酿合作中。“这样能够达到双赢的局面,一旦成功了,这种模式很快就可以复制,100家都不是问题。”网络创业成功故事篇二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07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处找机会赚钱。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