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一、碎屑颗粒的粒度与分选性1、粒度的概念粒度:碎屑颗粒的大小尺寸即称碎屑颗粒的粒度。由于碎屑的大小尺寸不均一,常以其平均值作为其粒度。粒度是一个简单而复杂且极其重要的概念。2、粒度的测量方法⑴直接测量法:用于粗大的松散碎屑,如砾石,测量大(dL)中(di)小(ds)三个直径;⑵显微镜电镜方法:用于固结的砂、粉砂和泥,获得视长径;⑶筛析法:用于松散碎屑(砾、砂、粉砂),获得中径;⑷沉降分析法:用于粉砂和泥级碎屑,获得体积(有效)直径(dn)3、粒级的划分⑴粒径的单位粒径的单位有毫米(D值)和φ值,其中:φ=-Log2DD为粒径,单位为mm(毫米)⑵粒级的划分通常划分为砾、砂、粉砂、粘土四级,具体粒级划分方案极其多样复杂。目前各油田和研究单位统一采用石油行业标准的粒级划分方案(SY/T5368.2-1995)。(1)三级命名法: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粒级定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以形容词“XX质”的形式写在主名之前;含量在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XX”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小于l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例如,细砂岩,粉砂质细砂岩,含砾粗砂岩(2)假如碎屑岩的粒度分选较差,所含粒级较多,但没有一个粒级的含量是大于或等于50%,而含量在50~25%的粒级又不止一个。这时则以含量为50~25%的粒级进行复合命名,以“XX一XX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其它含量少的粒级仍按第一条原则处理。例如:中—粗砂岩,粉-细-中砂岩(不等粒砂岩)(3)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更差,不但没有含量大于50%的粒级,而且含量为50~25%的粒级也没有或者只有一个。则应将此岩石的全部粒度组分分别合并为砾、砂和粉砂三大级,然后按前两条原则命名。例如:含砾砂岩,含泥砾质砂岩5、分选性分选性: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即称为“分选性”。实际应用中常用目测法与标准模板(或标准砂样管)对比确定。在肉眼研究时常将分选性分为好、中、差三级:主要粒级成分的含量>75%时,碎屑大小近于相等者,称为分选性好;主要粒级成分的含量在75%至50%时,碎屑大小有明显差异者,称为分选性中等;没有一个粒级成分的含量>50%时,碎屑大小相差悬殊者,称为分选性差;对于进行过粒度分析的样品而言,常用标准偏差来衡量分选性的好坏(后述)。注意:粒度的大小、分选性的好坏,均与碎屑类型、介质性质、搬运方式、搬运距离等因素有关。具有重要的成因和环境意义,是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二、碎屑的球度与形态1、球度是指碎屑颗粒磨蚀接近球体的程度。通常是用福克(1958)提出的公式来计算球度系数:2、碎屑颗粒形状是由其A、B、C三个轴的相对大小所显现的特征。常分为四种形状。三、碎屑颗粒圆度及颗粒表面结构1、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是碎屑最重要结构特征之一。在最大投影面上研究。(磨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用比较目测法确定颗粒圆度。鲍尔斯制作了六级的圆度模板;现行石油行业标准SY/T5368.2-1995将圆度分为五级。在文献资料中及某些情况下,也可把圆度划分为四级:棱角状:碎屑的原始棱角无磨蚀痕迹或只受到轻微磨蚀,其原始形状无变化或变化不大;次棱角状:碎屑的原始棱角已普遍受到磨蚀,但磨蚀程度不大,颗粒原始形状明显可见;次圆状:碎屑的原始棱角已受到较大的磨损,其原始形状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然可以辨认;圆状:碎屑的棱角已基本或完全磨损,其原始形状已难以辨认,甚至无法辨认,碎屑颗粒大都呈球状、椭球状。注意:圆度的高低与碎屑的成分、介质性质、搬运方式、搬运距离等内外因素密切相关,是成因分析和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2、颗粒的表面结构表面结构是碎屑颗粒表面的形态特征,一般主要观察表面的磨光程度及表面刻蚀痕迹两个方面。如丁字擦痕,压蚀坑、霜面(毛玻璃表面),沙膜膝等。在电镜较为普及的现今,许多砂粒表面的蚀坑也被发现。4.1碎屑颗粒的结构第二节填隙物的结构与胶结类型4.2填隙物的结构与胶结类型1)非晶质结构:非晶质,显微镜下全消光的胶结物,如蛋白石、铁质等。3)显晶质结构:胶结物晶粒小于碎屑颗粒,常见如碳酸盐等胶结物。粒状(镶嵌):胶结物粒状,小于碎屑,散布碎屑间。带状(薄膜状):胶结物晶粒板片状,平行环绕碎屑颗粒呈带状分布,如粘土膜。栉状(丛生)结构:如果胶结物呈纤维状或细柱状垂直碎屑表面生长时,称丛生状胶结;再生(次生加大)结构:常见自生石英胶结物沿碎屑石英边缘呈加大边,两者光性方位是大体一致的。也常见长石和方解石的自生加大胶物结构。粒状结构丛生的及栉壳4)嵌晶(连生)结构:是指胶结物晶体大于碎屑颗粒,往往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