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卷来看,读图分析类的题型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所占分值比重一直很大。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同时,不同的图表或文字相互结合,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项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还要求考生能够对图表信息中的隐性信息进行提取和对无效信息进行排除,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以多种形式的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绘图能力、地理数据的读取与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2)依据给出的图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与成因,以及某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各种图表以“新”、“变”、“热”为主。“新”主要是形式新颖,以及图表反映的地理事物(事件)新;“变”主要是将原有的一些图形进行形式的变化,从而变成了新图,这是近年高考试卷的亮点之一;“热”主要是图表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生产及社会经济等问题的能力。【对点突破】考点一: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互动探究]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 ()米、301米米、201米米、499米米、501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600米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河口三角洲【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米,山顶a的海拔介于900~1000米之间,陡崖底部高度介于200~300米之间,顶部高度介于600~700米之间,因此陡崖的相对高度介于300~500米之间,故A项正确。第(2)题,此题可用排除法。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先向西南流,再向西流,A项错误;图中陡崖顶部位于山脊处,没有河流,所以不会形成瀑布,C项错误;c地位于河流出山的地区,为冲积扇,看不到河流入海的三角洲,D项错误。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状况图,图中a、b、c分别代表各自所在等压线的气压值。读图,回答(1)~(2)题。(1)若图中等压线的数值a<b<c,则下图中能够表示①处此后一段时间内气压变化特点的曲线是A.ⅠB.ⅡC.ⅢD.Ⅳ(2)若图中等压线的数值a>b>c,则此时岛屿甲和岛屿乙中的②③④⑤四处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A.②与③B.④与⑤C.③与⑤D.②与④【解析】第(1)题,若a<b<c,表明中心为低压。图中①位于低压槽前,未来几天气压先变低,后又变高。第(2)题,若图中等压线的数值a>b>c,表明中心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结合四地位置可知。岛屿中的②④为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③⑤为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1)C(2)D[考点剖析]1.等值线的共性特征:等值线图是将某种地理事物或某种地理现象取其数值相等的点所做的连线图。等值线有很多类型,但他们都具备以下特征:(1)同线等值:据此可比较不同点的数值大小。(2)等值距相同: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数值间隔相等(即等值距相同),如等高线图上的等高距相等。同一幅图中任意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差为某一定值的倍数或零。(3)同一幅图中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或重合(陡崖除外)。(4)等值线为闭合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的状态。(5)等值线的数值、走向、疏密、弯曲状况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数值的变化程度,若弯曲大则变化大,若弯曲小则变化小。例如,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变化小。2.等值线判读的要领——“五看”,即“看图名、看疏密、看数值、看走向、看弯曲”(1)观察等值线的图名: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和等太阳高度线等。(2)观察等值线的间距和疏密:在同一比例尺的等值线图中,如果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同,则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其单位距离的等值线数值差的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则单位距离数值差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则单位距离数值差值越小。在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的地理意义不同。(3)观察等值线数值:①通过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确定等值距,进而比较不同位置的点的数值大小;②据等值线数值的变化方向确定某地的数值的范围;③寻找图中有无闭合区域,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确定闭合区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