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渡汉江原文赏析渡汉江原文赏析渡汉江原文赏析1【解题】此诗约作于中宗神龙二年(706),时诗人正由泷州(今广东罗定南)贬所逃归洛阳途中。一作李频诗,误。汉江:汉水。诗人由湖北襄阳渡汉水,然后经河南南阳到洛阳。诗中描写在岭外日久与家人隔绝,此次逃回接近家乡反而担心被人发现的害怕心情,生动活现。后二句语浅意远,历来传为佳句。【全诗】《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1〕这是宋之问从泷州贬所逃归洛阳,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一首绝句。汉江,即汉水。〔2〕“岭外”二句:岭外,大庾岭外。二句写作者到泷州后经过两个年头,得不到家信。〔3〕“近乡”二句:情怯,心情紧张、胆怯。来人,指来自家乡,了解自家情况的人。二句写越是接近家乡,心情越是惴惴不安,以致不敢打听来人,深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这首绝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久居贬地,故乡音信断绝,接近家门却又恍惚多疑、紧张心怯的复杂心理。《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说:“贬客归家心事,写得逼真的妙。”【翻译】岭外音书断,在岭南与家人音书隔绝,经冬复历春。流放中捱过冬日又经春。近乡情更怯,渡汉水近故乡情更胆怯,不敢问来人。低眉不敢问遇见的熟人。【鉴赏】宋之问的人品极低,谄事武则天及其宠臣张易之、张宗昌,成为宫廷的御用文人。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宋之问是忘不了昔日的富贵荣华的,所以第二年就悄悄从泷州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了这一首诗。俗话说“事不关心,关心则乱”。这里所说的“关心”,是过分在乎的.意思。游子在外,没有家里的消息,是生,是死,是荣,是辱,都不知道。如果是一般的熟人朋友也就算了,但那是父母妻子,是自己最亲的亲人,他们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的思维习惯,总是怀着最美好的愿望,往最坏的结果猜测。我们先来看一首杜甫的诗。杜甫在“安史之乱”中从长安逃脱,到凤翔见到唐肃宗,写下了著名的《述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其心情和宋之问完全一样。杜甫的“畏”,宋之问的“怯”,是对什么而言呢?汉乐府中的《十五从军征》给了我们答案。一个十五岁从军,八十始得归的老兵,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乡里人,问了一句“家中有阿谁”,得到的回答却无比残酷:“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家里的人都死光了。从这里我们找到了杜甫的“畏”和宋之问的“怯”的答案。宋诗的第三句也不容忽视。用“近”和“更”两个词把诗人这种怔忡担忧的心情推向了顶点,读者读到这里,都不禁会替诗人捏一把汗。这首诗的艺术魄力正在于此。有人说,宋之问写这首诗,说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因为他是从贬所偷偷逃跑回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个“逃犯”。所以离家乡越近,熟人越多,也就越“怯”,怕被认出来。这个理解也许没有错,也许更接近宋之问的本意。但是,文学艺术作品有时会超出作者的本意而带给人不同的艺术感觉。举一个例子: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都是施特劳斯家族作曲家的作品。演奏的曲目年年不同,但有一支曲子却是年年不变的,那就是结束的那一首《拉德茨基进行曲》。其实这首曲子赞颂的那位“拉德茨基”,是1848年维也纳革命中一位保皇党的将军。而老约翰·施特劳斯写这一首进行曲,是为了鼓舞保皇党的气势。但是这首曲子真的是太美了,今天我们欣赏它,已经完全没有理会它的历史背景了。如果你真要去较真地挖出这一段历史,去阻止它的演出,倒真有点大煞风景了。渡汉江原文赏析2渡汉江宋之问〔唐代〕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赏析《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夜切,真实地刻画杂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夜。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夜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杂,期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期况又是在这种夜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杂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夜,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期精神慰藉的生活夜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心。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杂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夜才字字有根。“近乡夜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夜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