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竞赛方案15篇数学竞赛方案1一、活动目的为进一步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学生数学计算学习情况,极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准确、快速、科学、灵活”地进行计算。我校决定举行全校性的计算比赛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基本计算方法,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我校的校本研修进一步完善。二、主办:教导处三、承办:数学教研组四、竞赛时间和地点:20某某年4月16日(周二)下午在学校教学楼前举行。五、参加单位: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各班先自行组织预选,然后根据成绩每班选出15名学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比赛。六、决定名次的奖励办法。本次比赛是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按总分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学校将给与奖励和一定的奖品。七、竞赛办法:⑴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竞赛时各年级同时进行。⑵本次竞赛的时间为60分钟。⑶各年级组的老师必须按教导处的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口算题:80道(每小题0.5分)笔算题:20道(每小题3分)八、比赛时以广播口令为准。九、监考老师:一年级:赵秋玲二年级:邢红妮三年级:辛靖四年级:郭红卫五年级:冯竹娟六年级:王涛数学竞赛方案2一、竞赛目的学生口算能力是一种非常基本和重要的能力。我校学生计算能力普遍相对较差,希望通过训练、竞赛,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计算速度。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加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数感的全面提升,学校决定举行口算竞赛活动。二、竞赛时间初赛:各数学老师以班为单位在5月8日前完成。决赛:5月12日下午第三节课。三、参赛对象桥头中心学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四、竞赛地点初赛在各班教室,决赛在中心校多媒体教室。五、竞赛方式初赛:以各班为单位,学生全部参加,各位数学教师负责各自班级的竞赛辅导和初赛选拔工作。决赛:每班在初赛的基础上选拔10名选手参加。六、竞赛内容各年级数学试题按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口算、简算题,要求试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科学性。七、制卷、监考、评卷制卷:一年级:林娟二年级:王霞三年级:符秋颜四年级:王海深五年级:莫星佐六年级:李文监考:林娟、王霞、王明台、谢德才评卷:全体数学教师八、奖励办法决赛按分数由高到低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颁发奖状及奖品。九、本次活动要求1、答题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2、所有数学老师集体阅卷,各年级的教师交换改卷。3、100道题,竞赛时间为10分钟,严格按照竞赛时间答题。4、成绩汇总:各年级学生竞赛后,教师统计出本年级学生的成绩与试卷一起上交数学组存档。数学竞赛方案3一、活动目的为了开发大学生思维,更好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要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的多方位发展提供空间,数学与统计学院决定举办一系列与数学相关的校园活动,以更好展现我院的特色文化,同时让大家了解以及喜欢上“数学”——这门在高校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的学科。二、活动口号“展现数学的美,尽显理性的魅力!”三、活动目标使我系大一新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数学之精确、数学之周密、数学之趣味、数学之美感,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更好的融入校园活动中。四、活动内容与要求:1.面向数学系大一新生举行,各班同学应积极参加,不得无故缺席。2.采取智力测试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50分钟)内完成指定的题目,要求条理清晰。3.在参赛选手中按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数名。五、所需设备及工具1、多媒体教室及设备2、复印资料、奖状、笔、A4答题纸六、工作安排(人员另定)1、大量数学资料的收集整理,竞赛题库的建立:2、参赛活动的宣传,活动地点的设定3、评委、主持人4、活动过程的记录(包括照片、新闻稿等)七:奖项设置此次比赛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数名。(具体按参赛选手人数而定)。数学竞赛方案4比赛时间:第11周周四中午。参加对象:全体二年级学生。试卷来源:数学教研组。监考方式:1班老师监考2班,2班老师监考3班,依次类推。改卷方式:封卷,由一年级数学教师批改、登记。内容及方式:卷面分口算部分和笔算部分。口算以表内乘除和简单的加减为主,笔算以两位数加减为主。口算100题,笔算10题。未过关学生允许再参加一次过关测试,第二次过关测试时间预定为第13周周四中午。评奖比例:85分为过关,95分以上为优秀。优秀学生颁发证书予以表彰。班级评奖按年段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比赛时间:第12周周三、周四。三、四年级周三中午,五、六年级周四中午。参赛人员:三~六年级每班10人。比赛地点:赛前另行通知。比赛内容:以现阶段教学内容为准线,适当增加奥数知识。其中三、四年级课本知识70%,奥数知识30%;五年级课本知识60%,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