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小班.docx
上传人:一吃****永贺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叙事小班.docx

教育叙事小班.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叙事小班教育叙事小班(7篇)教育叙事小班1结合主题《再见了,我的幼儿园》,我和孩子们在晨间谈话中开始了幼儿园的话题。毕竟在幼儿园生活、游戏了四年,孩子们对幼儿园有着深厚的情谊。“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了四年,你们觉得快乐吗?”“快乐!”“喜欢我们幼儿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我喜欢我们幼儿园,因为我们幼儿园有许多花草树木,这里很漂亮、空气也很好。”“我喜欢我们幼儿园,因为我们幼儿园有许多的大型器械,我可以和我的好朋友每天在这里开开心心的玩!”“说说你们最喜欢玩哪个大型玩具?”“迷宫”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你们发现了最近迷宫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好像变矮了。”“又好像变得大了。”“既然大家说的不太一样,我们还是一起去看看吧!”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迷宫的场地,请孩子们先仔细观察,但单凭记忆并不能说明问题,为了帮孩子们更好的发现“迷宫的秘密”,我先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究。“要不你们先自己找找看?”“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你需要什么自己来拿!”孩子们看到了材料,表现出了兴奋与激动,大家都来拿材料,有的是三三两两一起去测量的,有的是自己一个人琢磨的。大家都想波不急待的找出发生在迷宫身上的秘密。这时,一个男孩子大声告诉我,“闫老师,我发现了!以前我玩迷宫的时候,迷宫比我高,现在我比迷宫高了,而且还能看到外面的小朋友了。”这个时候,我请大家都围坐在迷宫的`旁边,拿出事先已经准备好的迷宫未变化前的照片和相关数据,正是了这个男孩子的发现。“那么迷宫现在的长、宽、高是多少呢?”孩子们凭借着对测量的已有经验,已经跃跃欲试想要测测迷宫现在的尺寸。测量活动正是开始了,孩子们对测量并不陌生,所以在测量中能够按照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但为什么会有误差?我和孩子们一起需找其中的原因。其实测量本身是存在误差的,对于测量的精准性可以相对放到唱的要的位置。作为教师,我们要向孩子们传达的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活动中包含的数学概念。教育叙事小班2瑞瑞因为搬家的缘故作为插班生来到班上。他是个机灵开朗的男孩,但遇事有些急躁。他很喜欢交朋友,却不善运动,一旦遭到困难,由于锻炼,往往会选择放弃。这使得他对体育活动不太感兴趣。我们和瑞瑞妈妈有过简单的交流,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家园合作,但收效不大。接下来的一件事充分为我们和瑞瑞妈妈的深入交流和探讨提供了契机。事情是这样的,一次体育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选择同伴自由分组。由于怕小组人数太多会影响交往,我们对人数作了限定。瑞瑞和班里几名同伴同住一个小区,所以想和他们分在一组,谁知其中一名女孩乐乐拒绝了他,并试图向他说明他们组人数够了。可是瑞瑞一听说被拒绝,气呼呼地转身就走,根本不听乐乐解释。回家后,瑞瑞伤心地告诉妈妈分组时被拒绝的事,还说:“乐乐自己不同意,还叫其他小朋友也不要同意。”瑞瑞妈妈听了很生气,觉得孩子受了委屈。之后,她就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我。我想,瑞瑞作为插班生,客观原因确实存在,然而,瑞瑞自身存在的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问题,以及自由分组对孩子发展的价值,瑞瑞妈妈也需要了解。于是我对她说:“这件事让您感到很难受,我们非常理解。瑞瑞作为插班生由于和同伴不够熟悉,在户外活动方面确实存在难度。我们希望这件事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千万不要影响到您和乐乐妈妈的关系,毕竟两家住在一个小区里会经常见面,孩子们也会经常在一起玩。其实成人之间良好的交往会给孩子树立榜样,不但能给孩子创造更多交往的机会,也能引导孩子学习如何获得别人的认可。”我试着从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的交往需要人手,为她作进一步分析。我说:“不用等到小学,瑞瑞现在就有交往的意愿,而只要他交往,问题自然会摆在他面前,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果失败了就放弃,以后他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到了大班,这样的自由分组活动会越来越多,每次都被拒绝可能会使他失去交往热情。其实你已经发现了他的不足之处,如,他的表达方式很外露,多用行为代替语言,这样容易让别人不舒服,从而被排斥。要避免孩子因为失败而受伤,一味逃避是没有用的,最好的方法是提供机会引导他学习。我们让孩子自由分组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看看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他怎么解决,需要我们怎样的帮助,他能积累哪些交往经验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一次次碰壁中能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行自我调整。最近我们发现瑞瑞已经注意控制那些让同伴感到不舒服的动作了。”听到此,瑞瑞妈妈笑了,说:“是吗?那太好了!”“如果我们将这些经历看作是孩子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孩子从中获得的是对今后有益的交往经验、交往方法,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太焦虑了呢?”为了进一步缓解瑞瑞妈妈的焦虑,让她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我这样说道。经历了这次事件,我体会到及时了解家长的观念和态度对于家园合作来说非常重要。最初我们在发现瑞瑞的问题时,曾尝试和家长合作,但是一直没什么效果。现在想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