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创新人才培育从早期着手培训课程.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3.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优秀创新人才培育从早期着手培训课程.pptx

优秀创新人才培育从早期着手培训课程.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天山2013年4月20日一、优秀创新人才重在早期培育二、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三、优秀创新人才的接力培育四、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路径五、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方法六、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实验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质量最重要。人才强国战略:国家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实质上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中国教育梦: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因材施教,人才辈出。人口红利作用逐渐消失(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人才红利因素显现,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人才呈正态分布,约占5%左右。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发展超常的人在儿童中的比例是1%-3%。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有14岁以下人口222459737人,占总人口的16.60%,如果按1%的比例计算,中国超常儿童有222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90万减少68万人。智力正态分布曲线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呈正态分布。创新人才能力成长规律曲线图科学知识激增,育人周期不断延长,一般博士后毕业已达30岁左右,而科学家进入最佳创造年龄是25岁左右。这便出现了科学知识问题急剧增长与人才成长、与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的尖锐矛盾,从而提出了必须采取措施缩短育人周期,加速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效率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对智力超常儿童少年,通过特殊培养,能够做到缩短育人周期。遗传差距教育因素自身努力(志向水平、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对90%的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对10%的好学生则是不利的,而对3%的特殊优异的学生更是极大的压抑和扼制。优秀创新人才是具备高尚品德、博专知识和创新能力并有目标选择、优势积累和突出创新业绩,被社会承认的学术、技术、经营、管理人才。28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完成获奖成果的平均年龄为38.7岁。科学技术发明的最佳年龄为25-45岁之间,高峰值在37岁左右。艺术类人才一般成才较早,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才较晚。行政管理人才39岁左右。中国推迟7-8年左右,但有缩短趋势。长度——生命健康长寿宽度——实践经验丰富高度——志向远大人才成就越大,流动性越小。其中,学术性人才流动最少,技术人才流动次之,管理人才流动较大,经营人才流动最大。三岁看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是个性化的。兴趣与潜能相匹配。拔尖人才的培养是针对一些高智商或在文学、艺术、体育、手工制作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采取适合他们的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知识结构的单核(学术性)、双核(应用性)、多核现象(管理、证券、经济)。超常儿童的界定也向所谓“多元智力”发展,也就是儿童具备了语言、运动、音乐等八个方面的任一方面的过人能力就可以算“超常”。在较早前,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的观点比较流行,认为“天才”儿童的智商必定超过140。1970年代,任朱利的观点则成为主流。在他强调的“天才”儿童必须具备的3个特征中,智力因素已不重要:1.中等以上的智力;2.实现对任务的承诺;3.具备较高的创造性。孩子的天赋有两个因素,一是基因,二是后天的形成。基因会把孩子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然后经过后天的培养,则会逐渐具备五种能力,创意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和中立能力(即体谅别人,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后天的五种能力就不是靠课本、靠背书、做题、考试能培养出来的。创新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优秀创新人才是个性化的,但具有基本素养:第一,创新知识体系:科学人文综合。第二,创新能力结构:创新思维,批判性、深刻性、跳跃性、缜密性。第三,创新人格:钻研、痴迷、坚韧、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志向远大、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创新需要锻炼思维敏捷、批判、逻辑思维和另僻蹊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来源于成功的叛逆。“天才教育”理念越来越为人所认同,它的特点是,从与社会隔绝的“精英教育”转向植根社会,从重视学生单方面的才能转向多种能力的均衡,从只重视学习成绩转向重视学生的“社会和情感需求”。天才儿童的教师一般有三种:一是本身喜欢创新,自然而然地形成支持新鲜事物,鼓励打破常规的气氛。二是本身不具备创新精神,但凡事很看得开,不刻意去管束学生,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三是没有时间精力来管学生,无形中让学生有了一个自由的环境。早期一些少年班把主要目标定为培养尖端研究型人才、大科学家,更偏重于数理化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孩子们人才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使超常教育走了一些弯路。1.目标选择: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越早确定奋斗目标,越有利于健康成长。2.优势积累:初期基础积累的八年现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