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质量事故反思.docx
上传人:努力****梓颖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检修质量事故反思.docx

检修质量事故反思.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检修质量事故反思检修质量事故反思【编者按】7月23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目前事故已经造成33人遇难,191人受伤。这是继京沪高铁近日来因天气、设备等原因频频发生故障之后,最为严重的一起恶性事故。铁道部面对的,不再仅仅是尴尬与“磨合期”式的搪塞那样简单。初步证实,事故原因是D3115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追尾,需要拷问的是,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中国高速铁路为何在雷电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D3115动车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导致后车追尾根据现场一手消息,事故原因是遭雷击后失去动力而自动停车,造成后车追尾。应该是动力或自控系统的问题。资料显示,前车D3115是川崎重工-南车四方生产的CRH2型,属于比较成熟的中国仿制型列车。动车脱轨事故原因初探不应有的故障后车D301未及反应没有接到信号?资料显示,后车D301是庞巴迪-南车四方的CRH1型,属于比较成熟的仿制型,不是中国自主创新的CRH380。前车在雷击后失去动力,后车居然没有接到信号或未来得及反应,据分析很可能信号系统在高速下失效。致命安全:娇气的高速列车拷问脆弱的电网雷击易引发短路“在高铁的整个系统中,接触网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接触网是高铁的牵引供电系统,从铁路上方架设的接触网上取得高压电流,从而获得持续充足的动力。柔性的接触网,最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发生位移,在遭到雷击后发生短路时,列车断电停车可能性很大。信号问题:发车频率密集依赖于强大的信号系统高铁有故障处理预案,全线建立了先进的检测系统,在行驶中随时检测前后方的轮轨情况,一旦接收到异常的信号,列车也会选择立即停车来检修故障。而这一切,又依赖于强大的信号系统。京沪高铁发车频率密集,同时会有多辆列车在线路上行驶,前车后车的最小间距不能低于6公里,否则就容易发生追尾。人员培训维护人员熟悉设备还需相当长时间据内部员工介绍,京铁的维护机制基本上还是旧有的模式,按照路段来划分,而高铁上的几乎所有员工包括维护人员,都是从原来的普通铁路上转调,熟悉设备还需相当长的时间。“故障后机车存储的电力够两个小时供电,但这些车直接没电了,这应该是列车员处理不当造成。中国的高铁这些年发展很快,但都从技术、设备着手,人员培训上就差很远了。”专家对机车停电深感惊讶。腐-败阴影铁路设备招标怪象丛生埋下隐患据在铁路设备招标中,裁判和教练两位一体,掌握生杀大权。铁路集采购、运营、监管于一身,没有独立的监管机制来保证招标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另外,部分招投标及采购环节都是交付给社会中介机构代理的,中介环节的腐-败也屡见不鲜。在这样的背景下,赶工程,追进度,为高铁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故障频发的多米诺赶工期的代价?正式通车仅仅20天的京沪高铁,在5天时间内密集发生的6次故障,再次证明了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故障之后,铁路系统已从运营单位、施工单位、列车生产厂家等多方面进行了排查,但仍坦言,谁也保证不了以后不出故障。专家分析认为,新一代高速列车的仓促上马,是事故频发的主因。高铁大跃进反思录为何不堪雷雨一击供应商施工质量存疑“京沪项目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其工程主体承接方均为国有企业,因而在施工的质量上并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一位供职于曾参与京沪线工程招标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但因为工程太大,牵涉到的供应商数量也很多,是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都能够严格遵照标准执行也是个大问题。”直面问题对京沪高铁应该多些质疑面对问题,应该解决问题,遮遮掩掩的呼喊“多点宽容少点质疑”实在没用!因为消费者对高铁“爱之深”,才会“责之切”,任何试图敷衍和欺瞒消费者的行为必然遭受唾弃。时评作者鲁宁写了一段话,我们权且借鉴下:任何新事物都在质疑和批评声中成长和成熟,高铁自难例外。希望有关方面莫再把高铁当“犊子”护,那不是爱它而是害它呀!尤其提醒铁路之外的“护犊者”,质疑与批评,不必计较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加速高铁自然成熟和“社会成熟”不可或缺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