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我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一吃****海逸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调研报告】关于我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调研报告.doc

【调研报告】关于我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调研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我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调研报告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为实现某一事业发展和政策目标或者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由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专门用途、可以实行项目管理的资金。用好财政专项资金,对于实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保障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为规范我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市政协调研组由胡馥湘副主席带队,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等方式,与市财政局、发改局、工业经济局、科技局、农林局、审计局等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深入交换意见,广泛收集信息,进而梳理问题,查找原因,寻求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近年来,我市每年由市级财政在预算内安排的专项资金都在十多个亿,资金使用范围涉及工业、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有专项资金预算。为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抓专项资金清理整合。XXXX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与中央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相配套,市委、市政府及时整合和调整了有关政策,出台了《关于推进创业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温市委发[XXXX]XX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温市委发[XXXX]XX号)等,设立临时性的重点推进项目,有效促进了我市经济企稳回升,维护了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XXXX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清理整合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先后三次组织专项资金清理,减少部门专项结余XXXX万元,清理历史遗留专项X项,整合政府出台的各项奖励政策,减少、合并同类奖励,明确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奖励。二是抓规范运行。开展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深度和广度,规范用款计划和资金申拨,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从程序上规范资金运行。三是抓监督管理。围绕打造“绩效财政”目标,逐步构建以绩效评价为龙头的预算监督体系,加强财政专项支出的全过程管理,做好事前的专业审核机制,介入事中监控环节,搞好事后绩效评价,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研情况看,虽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强化专项资金(基金)的管理,使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专项资金设立不够科学。各业务主管部门是设立专项资金的主体。实行部门预算后,部门除了人员经费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外很少有机动财力,因此专项资金成为各部门千方百计追逐的对象。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部门会寻找各种理由设立专项资金,有的强调上级业务部门有要求,有的提出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在经过一番考察学习后就提出设立专项资金的要求。这些项目往往未经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也没有完全从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更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和分析。出台的政策则是集各地优惠政策之大成,不仅脱离我市人口多,人均财力薄的市情,也脱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二)专项资金管理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我市专项资金有部门化倾向,设置的项目繁多,资金管理、使用分散,难以达到整合财政资源、发挥财政资金使用合力的作用。如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的三产扶持资金,涉及发改、贸粮、外经贸、旅游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从履行自身职能出发都要求切一块由自己支配,有限的资金被不合理地分割和分散使用。这些三产类扶持项目,补助在X万元以下的比较普遍,面广分散,使我们解决三产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受到削弱。不仅如此,因部门职能有交叉,部分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和范围也难免出现重叠。如市工业经济局、外贸局、贸粮局都列有支持企业参加各类会展的经费;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的土地整理项目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实施的一些农综项目建设内容基本相同;市科技局根据(温市委办发〔XXXX〕XX号)文件对工业、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扶持,而市工业经济局、农林局都有各自的产业化专项资金。一些企业和个人就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将同一个项目向多个部门申报,达到重复享受的目的。(三)每年专项资金余额较大。业务主管部门普遍存在“钱多好办事”的观念,考虑到自身利益和财政批复习惯,为避免预算被削减,每年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时大多会虚高预算额度;一些部门对年度工作缺乏客观预期,对项目具体涵盖的内容、实施的进度等不够明确,导致资金预算失真;财政部门对一些项目的审核缺乏标准和依据,对于大范围的超标预算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来平衡,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XXXX年,市审计局的审计报告反映,抽查市建设规划局XXXX年XX项专项资金,XX个专项上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