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膜法深度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回用水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双膜法深度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回用水中的应用.doc

双膜法深度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回用水中的应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双膜法深度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回用水中的应用双膜法深度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回用水中的应用摘要:目前水资源极度匮乏,而充分的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前,在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中,作为污水处理的企业单位任重而道远,肩负着环境治理和能源的再利用的双重使命。本文就以舟山定海污水处理厂的出水采用双膜法进行深度处理的方案设计说明,期盼为其它行业的污水深度处理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关键词:双膜法、回用水、方案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舟山定海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水量为40000m3/d回用水处理工程。1.1进水水质设计进水水质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数据,确定如下:进水水质参数1.2出水水质拟采用双膜法(超滤+反渗透)出水水质如下(部分水质参考膜制造商设计导则):pH:6~9浑浊度(NTU)<0.1BOD5≤3mg/L系统脱盐率≥95%(三年内)电导率≤20us/cm此出水水质,可用于工业低压锅炉补给水、循环冷却水补给水、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方面。二、设计原则2.1技术可靠、操作简单的原则处理系统采用稳定可靠的先进的工艺,系统采用自动化设计,但也可在全手动的情况下安全运行,并能保持水质稳定达标。2.2因地制宜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到既保护环境,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投资效益。(2)根据废水的进水水质特点,以及管理方便,选用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确保水质稳定达标,降低运行费用和工程投资。2.3科学、合理的原则(1)采用布置紧凑的处理新工艺,以节省用地。(2)选用质量好、价格合适、效率高的处理设备,以减少水处理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三、工艺设计3.1处理工程工艺流程:混凝剂、杀菌剂↓调节池→提升泵→曝气生物流化池→生水箱→生水泵→纤维过滤器→蒸汽加热→还原剂、阻垢剂→超滤供水泵→超滤装置→超滤产水箱→增压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装置→反渗透装置→淡水箱→供水泵→外供3.2工艺流程简要说明水厂排放水排入原有的二次提升水池,经提升泵提升至曝气生物滤池,经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后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和氨氮被微生物所降解,曝气生物滤池出水通过管道先接入生水箱,再通过生水泵输送到水处理间。再生水进入高效纤维过滤器,过滤器进出水管采用并联母管连接,运行终点由周期过滤水量控制。配备反洗水泵反洗,系统的运行与反洗均采用远程控制方式;过滤器出水进入超滤装置。超滤装置为并联母管连接,在超滤装置后设置超滤出水箱,以调节超滤装置反冲洗时后续反渗透装置进水量和超滤装置反冲洗用水量。超滤装置配备一套化学清洗装置及反洗系统,超滤装置化学清洗和反洗采用自动程序进行。超滤装置出水由流量控制,运行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反渗透系统中的高压给水泵采用母管制连接,出水进入反渗透装置,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装置等采用单元制连接,反渗透装置淡水为独立出水至母管进入淡水箱。在高压泵进水母管设置了在线浊度表、SDI测定仪、电导表、pH表、氧化还原电位表、温度表和流量表等介质测量仪表。反渗透设化学清洗装置一套,设置阻垢剂加药装置,反渗透低压冲洗水由反渗透低压冲洗泵提供,反渗透装置运行由出水流量和电导率表信号控制,反渗透装置的运行操作采用自动控制。辅助加药单元满足过滤器、超滤、反渗透设备运行需求,包括盐酸、阻垢剂、氢氧化钠、次氯酸钠和亚硫酸钠自动加药装置各1套。各加药设备的运行均采用远程控制方式。四、工程量清单4.1土建工程清单五、运行成本分析5.1用电、药剂耗量表5.2运行费用分析表综上所述,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处理的再生水,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了多种行业的用水要求,有效的解决了水资源的紧张问题。总之,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处理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事业,为节约能源,建设科学环保的生态文明社会将有着深远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参考文献[1]《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3]《反渗透和纳滤膜产品技术手册》;美国海德能公司。[4]《曝气生物流化池设计规程》(CECS209: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