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陶渊明真的不解音律吗陶渊明真的不解音律吗2022-03-1318:00:01小编:admin这要从琴的特点说起了。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重复)……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所谓“弦歌”,即自己弹琴而唱。“弦”指古琴。古琴最早就直接称琴,因后来乐器中又有了各种各样的琴(如胡琴、扬琴、柳琴),才称为古琴的。“琴”本作“珡”,也作“琹”,是个象形字。上部是琴弦,下部是木制的琴身。珡,禁也。(说文解字)禁者,吉凶之忌也。引申为禁止。白虎通曰:“琴,禁也。以御止淫邪,正人心也。”(段玉裁注)古琴的音色悠远深邃,使人肃穆宁静,可以使人清心寡欲,因此说它可以“御止淫邪,正人心也”。古代比较有名的琴师,春秋时期有师旷、伯牙,汉末有蔡邕,魏晋有嵇康。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大音乐家。如果以他们的标准来衡量世间的文人,那么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弹琴了。但是如果放宽标准,旧时文人又几乎人人都会弹琴。琴是古代文人必修之艺。旧时文人“四艺”为琴、棋、书、画,琴为“四艺”之首。历代能弹琴吟咏者真是不可胜数。我很喜欢古琴,私下也向人学了几个曲子。学琴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古琴从难度上讲,在民乐中只算是中下等的。然古琴之高,高在境界。”而且,按照现代琴人的推测:远古的琴曲,可能由于记谱不够精密而有所疏漏,但一般主要是使用泛音和散音,将短小音型多次反复,构成简练而明晰的曲调,古琴界称之“声多韵少”的风格。近古的琴曲,更多地发展了按音的使用。(古琴曲集·前言)何为“按音”,何为“散音”?如果你对古琴没有概念,那咱就拿西乐的吉他来说明。左手按弦,右手弹弦,这样的音叫“按音”;左手不按弦,右手弹空弦,这样的音叫“散音”。虽然典籍中对师旷、伯牙、嵇康的演奏传得神乎其神,但我们没有亲耳听过,从音乐发展的角度猜测,估计也是“声多韵少”,难度系数并不大。也就是说,琴很容易学。以渊明的天资,当不至于一辈子也学不会几支曲子。另外,渊明在诗文中说过自己学过琴,也喜欢弹琴。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岂无他好,乐是幽居。(答庞参军)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辞)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欣以素牍,和以七弦。(自祭文)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子俨等疏是渊明晚年给自己的孩子们写的一封信,有些遗嘱的意思,信中历叙自己平生得意之处。当爹的在儿子面前不当说假话,否则太容易拆穿。所以“少学琴书”,恐非虚言。而自祭文乃临终所作,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更何况真淳如渊明者,当断断不会说假话空话。而渊明死后,他一生中不多的好朋友颜延之写了一篇陶徵士诔,正文中明确提到:陈书辍卷,置酒弦琴。从语法上判断,“陈”、“辍”、“置”都是动词,那么“弦”字也应是动词,就跟前文说孔子“弦歌之”一样,弦是拨弦弹琴的意思(琴人叫“操缦”)。在给渊明盖棺论定的文字中提到了弹琴,可见当初颜延之应是亲眼见过渊明弹琴的。那怎么渊明就变成了一个不懂音乐,敲琴板的形象了呢?第一个这么说的,是南朝宋的沈约,他在宋书·隐逸传中写道: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所谓素琴,就是没有弦的琴。咱们知道,陶渊明是晋宋之交的人,颜延之与他同时,而沈约是宋人,晚于渊明,当没有亲见其人。宋之后是梁,梁代编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是陶渊明第一个超级崇拜者,他在陶渊明传里采取沈约的说法,略有改动: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注意,“无弦琴”的概念出现了。随后是一位佚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