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期中考质量分析【新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三数学期中考质量分析【新版多篇】.docx

初三数学期中考质量分析【新版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三数学期中考质量分析【新版多篇】导语:初三数学期中考质量分析【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五年级数学质量分析篇一一、命题思路:1、知识的覆盖全面,各种知识的比例合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2、试卷既关注了双基,又考查了能力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新理念。试卷题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检查学生是否对较新,较活的问题准确地运用已学知识与方法,展开分析、综合、抽象等思维过程,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试题的取材上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综合应用的几道解决问题,强调了应用题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4、重视对学生思维等方法的考查数学思维方法是指导观察、分析、综合、求比、抽象、概括等,它是思考内容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试卷处处涉及到对它的考查。二、试题分析:项目一:注意审题,细心计算。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而计算离不开口算、计算及解方程。1.考点: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2.答题情况:口算正确率整体较高。3.失分原因是学生基本已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的方法,但往往由于粗心结果错误较多,对不同分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有些遗忘,计算最后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故造成失分。4.今后教学: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找准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项目二:认真思考,准确填空。1.考点: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2.答题情况:本题的得分率在70%,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算可以。3.失分原因:一是知识点记忆不深刻;二是转化意识不强,如第六小题的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4.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项目三:反复思考,慎重判断。1.考点:侧重于概念的理解等。2.答题情况:答题率在70%,还能较好到体现出学生的辨析能力。几道习题应该不难,平时教学都有讲到过,只是第2个习题,如:把一根长是6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其中一份长是()米,是跟一份是整根绳子的()混淆了。这道题较为灵活,学生判断不对,很不理想。3.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对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二是缺乏辨析能力。4.今后教学:一是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二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项目四:统计图。1.考点:折线统计图、平均数,众数、中位数;2.答题情况:整体考得较好,此题的答题正确率在85%,很理想。3.好的原因:学生能根据数据正确作出折线统计图,求出平均数,众数、中位数;4.今后教学:一是尽最大可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作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二是讲究策略和方法。项目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1.考点: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2.答题情况:第三小题:个别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审题,所以只解答了一个问题。3.失分原因: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4.今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正确计算。三、考试情况分析;(略)说明:考试成绩85分及以上为“优秀”,45分以下为“低分”。四、对今后教学的措施: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过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鉴于此,教学中我倡议全组老师应当做到以下:1、坚持形象直观和抽象概括的有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要重视学具拼摆、直观感知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学具操作、观察等活动中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之在头脑里形成相应的表象。并且,要充分利用表象的中介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把感性上的认识上升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可先直观后抽象、边直观边抽象,促进学生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知到理解,使他们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念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有密切联系的学习情景,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现实问题中去理解数学知识。引导他们去发现一个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