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摊比例应与预期收益比例一致【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
上传人:波峻****9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成本分摊比例应与预期收益比例一致【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

成本分摊比例应与预期收益比例一致【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成本分摊比例应与预期收益比例一致【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成本分摊协议,是指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为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成本分摊而签订的协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对于成本分摊协议已有详细表述。为签订一份合规的成本分摊协议,应重点把握好几个要点。参与方要成为一份合规的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参与方能够合理地预见从开发的无形资产或劳务中获取收益;2.关联方承担的成本应与非关联方在可比条件下为获得上述受益权而支付的成本相一致,即参与各方应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计算成本和利润。例1:A公司是澳大利亚一家铁矿石采掘企业,其在中国有一家子公司B.A公司将铁矿石销售给B公司后,由B公司在中国进行销售。A公司和B公司达成了一项成本分摊协议,共同开发一种新技术来提高铁矿石采掘效率。这项开发形成的专利将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注册。成本分摊协议规定,B公司有权使用这种专利在中国进行铁矿石采掘,A公司保留在世界其他国家使用该项专利的权利。假设由于中国政府的规定,B公司无法在中国取得铁矿石的开采权,因而无法使用这项专利在中国进行铁矿石采掘。因此,B公司就不能成为这项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因为其无法从该成本分摊协议形成的无形资产使用中获取收益。例2:某跨国集团公司进行一项新生产工艺的研发,其下属A公司和B公司组成了一个研发团队,参与研发新工艺。整个跨国集团为研发新工艺的成本分摊协议规定,产品研发成功后,A公司和B公司不享受新工艺的使用权,只能按发生的成本从集团获得补偿。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和B公司由于无法从成本分摊协议形成的成果使用中获取收益,就不是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因此,A公司和B公司应被视为跨国集团在该项成本分摊协议下的服务提供方。税务机关将不能认可A公司和B公司仅取得简单的成本补偿,A公司和B公司应作为向关联方提供劳务,根据独立交易原则获取合理的利润。成本参与方参与成本分摊协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分摊的成本,应为参与方与无形资产开发和劳务提供自身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加上其向其他参与和非参与方支付的分摊成本,减去其他参与方和非参与方向其支付的费用。与成本分摊协议相关的成本包括营业费用、有偿使用有形资产的支出等。例3:A公司、B公司达成了一项成本分摊协议,共同开发一项新设备。A公司、B公司共同分摊研发设施费、研发人员工资费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合理费用。B公司同时产生了一项与研发设备相关的测试费用,但其没有将这项费用包含在成本分摊协议的研发费用中。这一行为将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因为B公司发生的该项支出应包含在整个成本分摊协议的成本中,并在所有参与方中按比例分摊。预期收益预期收益是指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对使用研发的无形资产或劳务能合理预期到所有能产生的额外收入或节约的成本。预期收益的计算与成本的分摊密切相关。本文将在下面具体说明在成本分摊协议中如何根据预期收益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摊。成本分摊一般而言,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衡量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分摊的成本是否合理时,应将其实际分摊的成本比率同其预期能分享的收益比率进行对比,即参与方实际分享的收益与分摊的成本应配比。(1)成本分摊比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参与方成本分摊比率是指该参与方实际分摊的成本除以该纳税年度内所有参与方分摊的成本之和。例4:A公司、B公司和一个独立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C公司达成了成本分摊协议,共同开发一项新的音频技术。其中,A公司是B公司的母公司。第一年产生成本2250000元,由于第一年所有的前期工作由A公司完成,因此成本全部发生在A公司。根据成本分摊协议的约定,C公司向A公司支付了250000元,B公司向A公司支付了800000元。在该年终,A公司实际分摊的成本是1200000元。这里,B公司实际分摊的成本是800000元,所有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分摊的成本是2000000元(不包含非关联方C公司),B公司的成本分摊比例是40%,A公司的成本分摊比例是60%。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2)合理预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