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的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的教学反思(通用16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的教学反思篇1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导入时我以许多学生们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为引入,学生们一起举了一些神话故事。当学生读完课题后,我要求他们对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其实我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出盘古是怎么开天地的这一问题,好让我继续下面的环节。但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大,提出了很多我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这个人名字叫盘古,还有的问盘古到底有多高等等。当时我只想着我下面的环节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盘古怎样开天地的段落,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就逃避了,只是应付性的说了句,你很爱动脑筋。心里想着怎么还没学生提出我想要的那个问题呢?下面有人在听课啊,我的时间要来不及了。当一听到有学生问到“盘古是怎么开天地的”,我马上一振,终于有人提出来了,我立刻表扬了他,说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并引用了古人的话“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并趁机告诉学生解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从这开始我的下一个环节。学生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出了描写盘古开天地的段落,然后我就趁机引导他们朗读,这一节课就按着我的思路很顺利的继续下去了。课后听了主任的意见后才猛然醒悟,学生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啊,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不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吗?我怎么能只顾着我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我的学生呢?我当时如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不要只局限于课文而是从课外去寻找答案那该多好啊。孩子是灵活的孩子,是你不能预先设定的内容,教师上课时应心里不仅仅只想着自己的教案,而要及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读,课堂内读,课堂外更应该读,让他们读得多,懂得多,写得自然也就多起来。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的教学反思篇2《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神奇故事。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体现了巨人盘古的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课文处处充满神秘的味道、神奇的想象,让学生感受着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1、教学效果(思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朗读中抓“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边读书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得巧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让学生体会反义词的妙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以品味,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同时对描写的情境有了形象的认知。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部分有所质疑,因为课文插图中是盘古手托着天,所以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究竟是盘古“头顶着天”还是“手托着天”?是故事描写有误还是课文插图不够精准?其实,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也无所谓,只是借助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而已。2、教学收获(思得)。(1)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遵循主线展开教学。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从而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2)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尤其是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以及盘古身体发生变化这两部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体会。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盘古抡起斧子开天辟地的高大形象就跃然眼前。(3)小练笔的设计恰到好处。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自然界的某一种东西,盘古身体的这一部分和它所变成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声音变成雷声,眼睛变成太阳月亮……从而让学生体会,想象不是凭空乱想,而是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时候布置学生练笔——除了课文中描写的,想象一下盘古的其他部分会变成什么?学生就有了想象的思路。3、不足之处(思失)。复述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语文技能。在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是设定了这项任务的,自己也以为很容易达成,结果发现我太高估学生了,他们只是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故事内容,缺少复述的趣味。这样说明学生并没有掌握复述课文的诀窍,尤其是精彩片段的精妙之处,包括一些关键词句,学生并没有运用到自己的复述当中。4、改进措施(思改)。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合理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不管何种类型的课文,老师都应该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