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惯性》的课件工作开展情况.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惯性》的课件工作开展情况.docx

2024年《惯性》的课件工作开展情况.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惯性》的课件工作开展情况惯性的课件2022-03-2718:00:01小编:admin惯性的课件1教育心理学分析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即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的思维习惯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弱,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课堂中的教学实验”是本节的关键内容,是学习惯性的思维支撑点。【教材分析】惯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演示实验,从而让学生概括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惯性。惯性现象的解释是惯性知识的延伸,学生虽然了解、也能讲出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但都比较抽象,要他们真正用惯性知识来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这样安排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解释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材重、难点】惯性的定义应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教学原则】启发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启发法情境教学法。【重难点片段描述】一、惯性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质疑,引出新课。当你乘车时,你一定有这样的感受,汽车紧急刹车时,你会突然向前倾倒,这是为什么呢?要认识这个现象,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惯性。演示书本p28实验探究:1、笔帽实验-------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2、课本橡皮实验--------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教师增加实验:3、移动水杯实验----液体具有惯性。4、口吹纸筒实验-----气体具有惯性。学生概括:所有的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做什么性质的运动,都具有惯性。(多样的实验是学生的思维支撑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概括出惯性的特征。)教师进一步强调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以及惯性与力的区别。二、惯性现象描述:1、演示惯性球实验:小木片在铁片弹击下飞出去,小球原位落入凹槽。设问:⑴确定分析的对象?⑵分析对象原来做什么运动?⑶发生了什么变化?⑷由于惯性,分析对象将有怎样的表现?学生讨论:木片上的小球原先处于静止状态,木片由于铁片弹击而运动,但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最后在原位置落入凹槽。(学生还不是很熟练,教师适当补充。)(设计意图:运用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深化惯性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免费旅游的办法可行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人与地球原来是运动的,当人跳起时,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落回原地,所以免费旅游的想法是不正确的。2、通过幻灯片适当练习各种惯性现象的描述⑴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这是为什么?⑵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的套在锤柄上了,为什么?⑶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的更远。三、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加以交流分析:1、拍衣服上的灰尘学生概括:灰尘原先和衣服一起处于静止状态,衣服在拍击之下而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原先的静止状态,故能从衣服上飘下来。(学生虽然了解这是惯性现象,但用惯性知识来描述还是很生疏)2、刹车后车轮停止转动,汽车还要滑行一段距离学生概括:汽车原先处于运动状态,车轮由于刹车而停止转动,但汽车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故还要滑行一段距离。3、学生表演运动着的人脚受到阻碍而摔倒的现象学生表演:(学生具有非常强的表演欲望,表演很形象、生动、到位,其他同学也很开心看到精彩的表演。将惯性这个抽象的知识用精彩的节目形式展现给大家,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来:运动着的人的脚由于受到其他同学的阻碍而静止,但上身仍然保持着原先的运动状态,故导致不平衡而摔倒。4、学生表演列车启动、刹车、转弯时乘客的各种姿态变化学生表演:(该实验前半段应该说非常成功,汽车启动和刹车时候,车内乘客的各种姿态变化也表演的很到位,同学对于此惯性现象的描述也挺具体。但后半段关于汽车转弯的各种姿态变化描述却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刚接触惯性的学生而言,解释这么复杂的变化还稍显牵强。所以在这里如果换成悬挂的小球的动向变化可能会更好!)(设计意图:对于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重视,因为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分析、想象、设计、创造,这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要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对于接受能力快的同学来说,表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接受能力慢的同学来说,则可借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