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含解析).pdf

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一2024学年南平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第一次抽测化学试题友情提示:1.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Na-23Ga-70As-75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航天的课题”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A.测定月壤组成B.开发新型燃料C.计算卫星轨道D.研制航天材料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2个碳原子:CB.3个氢分子:3H2C.4个氯离子:4C1-1D.氧化镁的化学式:MgO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取用液体药品C.验满D.清洗试管4.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氚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其核外电子数是A.1B.2C.3D.05.在“铜绿”性质研究实验中,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品尝试剂瓶内的铜绿B.加热铜绿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C.将盐酸拿出实验室D.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6.液氢、煤油(含C、H元素)和液氧是火箭的推进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氢和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B.煤油完全燃烧只生成HO2C.液氧支持燃烧,可用作助燃剂D.仅靠空气,不足以使火箭燃料充分燃烧7.古籍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而后火药成声”,其中涉及到点燃的主要反应为:2KNO+3C+SKS+3CO↑+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22A.X的化学式为NB.KS中S的化合价为-222C.CO是温室气体D.火药属于纯净物2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滴入水与生石灰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白磷开始燃烧,熄灭后待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白磷的用量不需要考虑B.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雾C.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D.生石灰与水接触放热,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9.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mL,可推测分子间存在间隙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可推测纯净物都是由分子构成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可推测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薄铜片在火焰上加热质量增大,可推测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查得资料:氧化铁可以做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氧化铁质量对氯酸钾加热分解催化效果的影响,每次用5g氯酸钾与不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实验编号氯酸钾质量(g)氧化铁质量(g)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mL/s)①512.4②522.5③542.8④562.5FeO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232KCl+3O↑32B.由表可知,氯酸钾和氧化铁的质量比为5:4时,催化效果最佳C.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不变D.氧化铁质量在1g~4g之间,氧化铁的质量越大,两种固体接触面积越大,催化效果越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11.汽车里的安全气囊,其工作过程被称为“拯救生命的爆炸”。安全气囊的起爆物质是叠氮化钠(NaN)。叠氮化钠由Na+和N构成。其中,N由3个333氮原子连成一串,像叠罗汉一样,因此被命名为“叠氮”。叠氮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液氨和水,微溶于乙醇。受到撞击时,叠氮化钠爆炸分解为金属钠和氮气。据统计,平均每辆汽车携有300克叠氮化钠,可以释放出155升氮气,足以充满安全气囊。依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叠氮化钠的物理性质(写一点)。(2)NaN中钠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3)叠氮化钠受到撞击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化”说水(1)验水我国水的硬度标准如表:以CaCO浓度计(mg/L)0-150150-450450-714≥7143硬度类别软水硬水高硬水特硬水用某品牌“水质硬度测试纸”粗略测得某水样中CaCO浓度为25mg/L,依据表判断其硬3度类别为。生活中还可用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2)净水图1装置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为了净水效果更好,每种材料之间用纱布隔开,a、b处材料放置合理的是(填标号)。A.a—细砂b—棉花B.a—棉花b—细砂(3)探水图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对比图2和图3两个实验,从微观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差异是。13.“化”说二氧化碳(1)17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