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与答案参考【新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与答案参考【新版多篇】.docx

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与答案参考【新版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与答案参考【新版多篇】[导语]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与答案参考【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与答案参考篇一基础巩固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3,5B.3,3,3C.3,3,6D.3,2,72、如图所示,D,E分别为△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是△BDC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D.图中∠C的对边是DE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4、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7,另一边长为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18B.15C.18或15D.无法确定5、一木工师傅现有两根木条,木条的长分别为40cm和50cm,他要选择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设第三根木条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A.10cmB.20cmC.40cmD.90cm6、如图,以BC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点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7、如图,AD和A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高,且BD=3,AE=2,则S△ABC=_________★WWW.BAIHUAWEN.CN★_.能力提升8、两根木棒长分别为6cm和7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的长为偶数,那么第三根木棒长的取值情况有()种。A.3B.4C.5D.69、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9,且周长为奇数,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10cm,D为AC边上一点,且BD=AD,△BCD的周长为15cm,则底边BC的长为________.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8cm,且它的周长大于19cm,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12、如图,已知AE是∠BAC的平分线,∠1=∠D.求证:∠1=∠2.1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底边长。参考答案篇二1.B点拨: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选项A中2+3=5,选项C中3+3=6;选项D中3+22.D点拨:由图可以看出A,B,C均正确,只有D项不正确,∠C的对边不仅仅只有DE,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它的对边不同,因而D不正确,故选D.3.C点拨:只有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上,所以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4.C点拨:等腰三角形的腰不确定,因此要分类讨论,当腰为7时,底为4,此时三角形的周长为18;当腰为4时,底为7,因为4+4>7,所以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15,所以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或18,故选C.5.A点拨: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第三根木条长x的取值范围是:(50-40)cm6.4△ABC,△MBC,△NBC,△OBC3△ABC,△ABN,△ACM点拨:以BC为边的三角形,只要找到第三个顶点即可;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只要找在同一线段上的另两个点和A点能组成三角形即可。7.6点拨:∵AD是△ABC的中线,BD=3,∴BC=6,又∵高AE=2,∴。8.D点拨:第三根木棒的长只能大于1cm小于13cm,且长为偶数,所以可以取2cm,4cm,6cm,8cm,10cm,12cm共六种取值情况,故选D.9.B点拨:第三边长要大于7且小于11,只有8,9,10合适,同时也要满足周长为奇数,因此只有8,10为边长合适,所以这样的三角形有2个,选B.10.5cm点拨:因为BD=AD,所以BD+CD=AD+CD=AC=10cm,△BCD的周长=BD+CD+BC=AC+BC=15cm,所以BC=15-10=5(cm)。11.8cm点拨:当腰长是5cm时,底边长为8cm,5+5>8,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18cm,但小于19cm,不符合题意;当腰长为8cm时,底边长为5cm,周长为21cm,大于19cm,符合题意,所以第三边长为8cm.12、证明:∵∠1=∠D,∴AE∥D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AC=∠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E是∠BAC的平分线,∴∠1=∠EAC,∴∠1=∠2.13、解:(1)当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因为D是AC的中点,所以,所以,解得AB=10(cm)。所以AC=10cm,所以底边BC=15+12-10×2=7(cm),此时能构成三角形,且底边长为7cm。图①图②(2)当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解得AB=8cm,所以AC=8cm,所以BC=15+12-8×2=11(cm)。因为8+8>11,所以能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