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陈造《都梁其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陈造《都梁六首其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造《都梁六首其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天外纤云尽,山巅望眼遥。平淮剪绿野,白塔界晴霄。客里风光异,吟边物象骄。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注】①陈造,南宋诗人。本诗是诗人登都梁山所作。都梁山位于今安徽盱眙东南。②淮河在南宋时作为宋金边界线,于都梁山附近流过。1.本诗颔联中“剪”和“界”两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5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1.(5分)①“剪”指“剪开”,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平缓的淮河剪开了绿色的田野流淌而去的景象(1分)。②“界”指“界限”,这里为“分开”之意,高高耸立的白塔插入云端好像晴空的分界。(1分)③“剪”和“界”两个动词,既体现了景象的开阔壮伟,又暗指统一的江山被强分为二,山河破碎的现状。(2分)(如果只答出“指统一的江山被强分为二,山河破碎的现状”也可得2分)2.(6分)①对壮美的边界自然风光的赞叹之情。诗人登都梁山见到平淮绿野、白塔晴霄的开阔壮伟之景,不禁生发出赞叹之情。②对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感伤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宋金边境之景想到淮水为界,山河分裂,表达了对国家现状感伤之情。③对当局不思振作、屈辱求和的不满之情。诗人于都梁山眺望如此壮美却被金人占领的山河,心中充满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振作,无法收复失地的不满与愤懑之情。④表达了诗人无心求取功名的痛苦和无奈。尾联的第一句“功名它日事”直接地表达出诗人在国事日非的大前提下,无心谈及个人的功名前途的痛苦之情。(不切合诗句分析,只答出套话如“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酌情给1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参考译文万里晴空,没有一丝云浮荡天边。放眼望去,都梁群峰一直向远方绵延。平缓流淌的淮河流过平原,像剪开了绿色的田野;高高耸立的白塔插入云端,像把碧蓝的天空一分两半。客游外地,风光确实不一般,禁不住吟诵这边域壮伟的景观。但一想起国家前途、个人抱负,就只能是黯然回首兴趣索然。陈造(1133-1203)宋代诗人。字唐卿,号江湖长翁,高邮(今属江苏)人。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进士及第。都梁六首(其二)赏析陈造四十岁左右游都梁山,感慨颇多,以“都梁”为题,写五律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这首诗写边界山野景象,重在即景,抒发了有感于时局的内心波澜。这首诗写边界山野景象,重在即景抒情,抒发了有感于时局的内心波澜。景观是宏伟博大的,而诗人却满腹愁怅、兴趣索然,这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射”之使然。一“剪”一“界”,暗喻山河破碎的现状。长淮为界,山河非昔,所以诗人感到这眼前景观也都是献愁供恨的了。尽管诗中多激愤之语,可是诗人为国分忧的赤子之情仍然是溢于言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