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分析.doc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分析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分析摘要:从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资金渠道和法律法规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现有的政府内部及政府与市场之间在基础设施投融资过程中定位不明确,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政府职能;融资方式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118-02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对产出水平或生产效率有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作用的经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发电设施、通讯设施、金融设施、教育和卫生设施,以及一个组织有序的政府和政治体制。城市基础设施又具有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以及社会效益显著的特征,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因此需要政府在整个融资活动中适当参与甚至发挥主导作用。基础设施投融资框架是指基础设施投融资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方式的总和,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的决策层次与结构、投资主体的运行方式、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主体与其他相关经济实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调控与管理模式等问题。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已经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系,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不完善之处。1现阶段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面临各种困难,存在融资功能减退、企业缺乏自主选择项目的权力以及政府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单一政府投资行为以及市场化程度低下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投资主体单一。在基础设施资金的投资主体方面分析,政府仍是主要的投资主体,承担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尽管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已经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但由于非公有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前在投资、生产和经营等方面面临更多的前置审批以及在参与竞争的资格、条件和机会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一些垄断领域和行业已形成利益集团,表面上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背地里却联合抵制。因此,从表面上看一些行业和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了,但在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放开。(2)融资渠道有待丰富。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渠道为主要依靠政府动员财政性资源来满足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依据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融资经验来看,地方政府则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等方式为基础设施融资。由于我国城市地方政府不能发行政府债券,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来源过分依赖于出让土地收益和银行贷款。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主要采取项目举债、政府担保的形式,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和投资活动的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基础设施投融资活动,固然有利于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投资,确保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先发展,但因此造成的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投资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使得资金利用率较低,投资效率低下。目前,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融资监管上的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降低了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调控和引导能力,投融资市场秩序难以保证,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此外,各级政府为获取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资金而大量负债,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公信力下降。(3)融资环境仍有待完善。我国当前的投融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至今仍没有一部国家层面基础设施投融资法规。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地方性基础设施投融资操作规范文件。相关部门也各自出台了关于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法律规范,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层次太低,也不健全。没有相关法律,各种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形式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存在行政体制、市场准入、政策环境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障碍,民间资本在进入基础设施项目初期,审批环节多、耗时长;在投资期,缺乏有效的政府服务、完善的政府规制和管制机构;在收益期,缺乏法律保护、政策难以操作、收费体制不完善等困难,甚至往往在投资阶段的既定政策,而到了收取回报的时候,政府的政策就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的民间投资的风险损失往往得不到补偿。某些行业还存在所有制歧视、地方保护、部门垄断的现象对民间资本进入设置人为的障碍。2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现有问题2.1科学划分项目类型,重新确定投资主体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改革之前,须将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同划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三类,并重新确定其主要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方式。竞争性项目由于其产业附加值高、资金周转快、投资回收率显著、经济效益决定于市场需求等特点,适合于企业和居民面向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