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暑期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师暑期读书心得篇1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教师暑期读书心得篇2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情,它们是那样的相似。记得在一节班会课上,我向学生强调校园文明行为的养成问题,特别强调部分同学在看到老师时候熟视无睹、缺乏礼貌的现象,希望大家能自觉树立“以文明有礼为荣,以目无师长为耻”的荣辱观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但在课后,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向有的老师问好,但是他不理我,这样还要问好吗”?学生的问题触发了我的.深思,学生谈到的这个现象确实存在。我们常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现在有不少学生缺乏教养、没有礼貌,以前我也这样认为。但是后来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有所觉悟:是不是教师的某些行为促发了学生的“无礼”呢?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一种良性互动,我们在强调学生对老师主动问好的同时,却似乎忘了自己该做些什么。如果学生一次向您问好,您不理不睬,两次、三次,长此以往,他还会主动问好吗?也许您忙于工作,也许您正在思考,也许您要事在身,也许……但这些“也许”,都不应该成为您疏于回应的理由。面对学生的质疑,我作出的回答是:“大家要理解老师工作辛苦,这种现象只是偶然的,老师不是故意不作回应的。有一点我们要明白:你向老师问好是一回事,而老师回应与否是另外一回事。记住:好学生、好习惯是一如既往的!”我不知道,这种“引导”能否自圆其说,是否有效果,如果有,效果又有多少呢?我们的部分老师您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呢?教师暑期读书心得篇3内容简介: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