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设计美感[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必须掌握的概念:美感审美价值形象直观性想象审美感知设计审美想象设计审美情感基本要求:1.通过对设计产品的审美心理的学习,了解人们对设计产品的审美感受。2.掌握产品的美感的本质特征。3.能区别人们对艺术品和设计产品不同的审美情感。[重点和难点]1.对设计美感既有实用功利又有精神功利的理解。2.对设计美感的情感愉悦的理解。3.对设计审美感知与一般的日常感知的区别的理解。4.1设计美感的本质特征(1)广义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指的是审美主体所反映的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狭义的美感,指的是审美主体对于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即审美感受。广义的美感=审美意识狭义的美感=审美感受(2)美感的本质,“内在自然的人化”,即感官的人化和情感的人化。一、是外在的自然,即山河大地的“人化”,是指人类通过劳动直接或间接地改造自然整个历史成果。主要指人和自然在客观关系上发生了改变。二、是内在的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要、感知、愿欲以至器官的人化,使生理性的内在自然变成人,也就是人性的塑造。如狼孩。艺术设计美感除了广义和狭义美感所具备的一般特征外,还拥有自身的特殊性。4.11设计美感的直接功利性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有潜在的社会功利目的。功利性来源于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1)设计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人的物质需要。(2)设计美感中既潜藏着实用功利,也潜伏着精神功利,它们互为一体,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思考:产品的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4.12设计美感的形象直观性对于客观对象通过感知、想像、情感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达到领悟和理解的感受方式,称为审美观照。所有美的事物都具有特定的感知形象和外部特征。设计审美感受对形式的直观并不单纯是直觉。(1)设计产品的形象直观性:设计产品的美感除了功能价值起主导作用以外,总是通过一定对象的感性外貌,一定的形体、材料、色彩、线条等直接的感知或表象来进行的。(2)设计美感的形象直观性,由美的特征所制约。同时,也是由长期的生活体验与审美实践所形成的。4.13设计美感的想像创造性(1)想像创造力:想像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能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这种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就是所谓想像创造力。反映在设计活动中,它把以往所提供的知识和经验,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为新的表现和形象。(2)艺术作品美感的想像创造性和设计作品美感的想像创造性的要求不同:一、艺术作品美感的想像创造性特别强调不可重复的惟一性。二、设计作品美感的想像创造性强调创造性产品的重复性。(可以惠及广大消费者的物质需求),改善生活品质。4.14设计美感的情感愉悦性(1)设计美感的情感愉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师面对具有审美性质的工业设计产品,会产生类似面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情感愉悦;二是消费者从工业设计产品的内容与形式中体会到设计师的创造力,从而感到理解。艺术审美情感愉悦性的形式体会设计美感的情感愉悦科学审美情感愉悦性的理性价值4.2设计美感的心理因素人类的设计审美感受包含着两重性:一方面是个体的、自然的感受;一方面是人类的、社会的感受。因此,设计美感是超脱于一般性心理愉快的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活动的结果。4.21设计审美感知(1)从审美心理角度看,美感的门户是感知;从生理学角度看,美感的门户便是主体的各个感觉分析器。在审美过程中,视觉与听觉是审美感官的两大分析器。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都属于感觉。它反映人体本身的活动情况——喜、怒、哀、乐的表情,身体的姿势和运动;反映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舒适、疼痛、饥饿等。思维、情绪、意志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人了解自身状态和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4.22设计审美想像(1)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一、想象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即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二,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2)设计审美想象:是在设计审美感知基础之上,在人脑中改造记忆中旧的表象,创造新的形式或者创造与设计将来有可能生产的产品的创造性形象思维活动和心理过程。就设计产品的过程看,设计审美想像主要是通过构想来完成的,人们可以在这一过程开始时就预计到可能的结果,并以视觉表述的形式,把这个结果呈现在自己的想像里,这就是设计稿。所谓设计构想是一种超越个体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