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邻家****6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1.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拼经济、拼管理”到“拼文化”的阶段,城市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文化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城市文化②文化对城市发展具有核心决定作用③文化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④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A.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确定主题型试题,要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城市竞争实际上已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文化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这说明文化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培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③④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羊年到来之际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为。这说明A.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C.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羊年到来之际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这说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C适合题意;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B是错误的;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最古朴最时尚的胡同。它有着地道的北京味儿,也有各种雅致情调的内涵酒吧。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浑然一体。让人们徜徉于古今交错、中西合壁的时空之中,被传统与时尚的和谐交融所深深折服。这体现了①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统一②北京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环境④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浑然一体”体现了北京文化具有包容性,”“人们徜徉于古今交错、中西合壁的时空之中,被传统与时尚的和谐交融所深深折服”体现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②③适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没有涉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文化创新,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4.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A.决定着中华文化发展方向B.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C.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D.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剪纸画这一艺术创作形式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D适合题意;A中的“决定着”、C中的“打破了稳定性”都是错误的;B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选D。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5.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故乡的思念和留恋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④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的特点,符合题意;②③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该题选A。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6.《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苟利国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