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千古名句.docx
上传人:宏硕****mo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诗千古名句.docx

古诗千古名句.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诗千古名句古诗千古名句在古时候中是有着许多的古诗,有些也是超级唯美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的千古名句,欢迎大家的阅读。古诗千古名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10、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1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三首》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1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17、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1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19、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2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2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2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23、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2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2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28、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3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3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3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3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5、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3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3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38、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40、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羌村三首》其一4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4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4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4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46、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47、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洛阳女儿行》4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50、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5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5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5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君自故乡来》5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5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古诗的相关介绍中国古时候诗歌体式繁多,在古时候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时候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时候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这里的叫法,不符合习惯。人们习惯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诗”,而把岑参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也明显看到了两诗的“异”,所以出了这样的问题。而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了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中国古时候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