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词原文及赏析精编.docx
上传人:一吃****永贺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柳枝词原文及赏析精编.docx

柳枝词原文及赏析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柳枝词原文及赏析柳枝词原文及赏析(8篇)柳枝词原文及赏析1[唐]白居易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依依褭褭复青青,句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唐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作品赏析:古歌旧曲①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②。①古歌旧曲:指乐府旧曲的《杨柳枝》。②新翻《杨柳枝》:《杨柳枝》曲调名,乐府旧曲本有多种杨柳枝,唐代文人重翻成新曲。翻,按照旧谱制作新词。原诗是一首乐府诗。这两句是说,那些已经陈旧的歌曲,不要再去听了,还是来听这新翻成的《杨柳枝》吧!诗歌内容应当反映时代的'声音、时代的脉搏,这样的诗歌才有生命力,这两句诗正说明了白居易的这种主张。可怜①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①可怜:可爱。这两句是说,雨歇风定之后,那万树千条的柳枝,各自垂头,枝嫩叶绿,是多么可爱啊!形容雨后风停时杨柳的姿态,十分逼真。柳枝词原文及赏析2柳枝词宋朝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柳枝词》译文高高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行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离去。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带着行人远去,满载着离恨去到那遥远的江南。《柳枝词》注释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画舸(gě):即画船。半酣:半醉。《柳枝词》赏析该诗首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的是一个“等”字。“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作者的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与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手法相同,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该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因此,首联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直到行人酒半酣”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行人,也就是将要离开家乡的人。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流连。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同时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画舸”停在水中这一特写背景下,创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场面,而下句转入离别,出现心理的反差,离别的黯然销魂的意况隐现在句中。这两句语言很含蓄,意思却很明白。这里不说人有情而怨别,却怪画船无情,无理而妙。三四句作者直写离别。第三句在首句“点染的画船上做文章,说不管烟波浩渺,不管风风雨雨,行人终将离去,画船带走的只是离愁别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友人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最后一句“载将离恨过江南”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写船带走行人,也不写行人的离恨,而是说船带走的是离恨,多了一层转折,加深了意境。同时把离愁悲恨这一抽象的情态想象成实在的物质,可以放在船上运走,就更为奇妙。此诗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离愁别恨变成有分量的东西,可用船来载,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现了心中的凄苦,为人所称道。这一手法为后代诗人借鉴。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复的。《柳枝词》这一题目是后人加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写柳也多与叙别相联系。诗第一句中的“系”字,就包涵着杨柳。其实此诗中心不在咏柳,而在咏别。如何把无形的别情直观可感地写出来,这首诗的构思有三点值得称道的地方:一是第四句中的“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同时也显示出别情的沉重。二是移情于物。清人吴乔说此诗,“人自离别,却怨画舸”,似乎是这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三是“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七绝诗通常分为两节,前两句与后两句间有一个转折,而此诗一气而下,使我们直觉得相别之干脆、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毫的缠绵悱恻,有力地烘托出浓重的怨别之意。《柳枝词》创作背景公元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为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写诗人在运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