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docx

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区信访局黎中美□我区作为农业生产大区,全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伴随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日趋完善,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各项涉农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基层干部工作量增多、工作压力增大。同时,农村干部各项待遇与社会严重不相适应,造成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甚至于发生撂挑子、甩担子现象。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将摆在突出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待遇、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村干部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1、干部本身素质不高据调查了解,我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中的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政策了解不够,特别是对当前各项涉农优惠政策,如: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与时时调整、“两免一补”政策;对政策的执行粗暴、打折扣,如:有极少数的村干部挪用、拖延“两免一补”资金、采取假冒他人形式骗取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面对群众问题不是耐心解释而是家长作风。对某些历史遗留涉农问题,尽管区委、区政府为此下发了专门文件予以解决,仍然有极少数的村干部置若罔闻,不是干不了而是不想干,这是思想素质极其低下的表现。2、工作压力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国家政策的宣传与实施,如:国家各项涉农政策、水库移民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等,最终都要依靠村支“两委”班子、村民小组长去执行与落实。当前农村各项工作年终检查、考核达标项目增多,如:安全生产监察、计划生育年度考核等等,广大的村干部不光白天骑着摩托车在外干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写文字汇报材料,形成对村干部的“高压力”。3、后备干部“断奶”严重在目前阶段,我国农村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区在职的村支“两委”成员平均年纪在50岁左右,甚至有60高龄支书在职。诚然,这些“老”村支书对农村工作有着丰富的处理办法,但是在领导群众致富能力、知识文化水平方面较之年轻人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工作方法上相对简单、工作态度比较散漫、工作思路僵化粗暴,与建设“三型”干部队伍不相适应。前阶段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暴露出来的某些问题,反映出在农村基层干部后备班子建设乏力。4、村干部待遇不高我区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村级单问集体制经济实体、项目不多,大部分行政村经济年收入不足万元,村组干部工资报酬待遇普遍偏低,特别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后,村干部的工作报酬基本上都来源与区级财政转移支付,全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工资不够4000元,村级办公经费仅仅够办公室的日常基本开销,村干部还要自掏腰包给摩托车加油下村开展工作,村干部的大部分工作都花在加油、电话费上。经济收入与工作强度的极大反差,使村干部自己觉得吃亏多,有时候甚至是吃力不讨好,形成略有经济意识的年轻人都外出经商,不愿意当“村官”,而在职的村干部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般在当地都能算得上是能人,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工作上,在家庭致富反面略显不足,工作不能够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当干部失去了兴趣。同时,由于目前普遍存在对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障等问题上没有相关政策依据,客观上造成农村工作大半辈子的“泥腿子”,村干部存在后顾之忧。二、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措施1、强化学习,全面提高素质组织部门应制定长期的、切实可行的村干部学习培训计划,重点作好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以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区里要统一抽调精干师资队伍对村干部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时间应灵活性安排。通过相关学习与培训,要使广大的村支“两委”一把手达到大专文化水平,班子成员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同时,由区财政划拨转向经费用于农村村级文化建设,如订阅党报党刊、农经税务法律书报等,加强村干部对农业、经管、法律、计生等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备日后工作之需。2、纠正认识,树立两种观念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普遍对村干部在观念上的偏见、认识上的误区,如:群众认为村干部是“狗腿子”、领导认为村干部和村民没有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干部对上的政治地位、对下的群众威信,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①区别对待,树立“村官”观念绝大多数的村干部是从当地的村民中产生,从某种概念上讲村干部也是村民,但并不等同于村民。上级领导下村入户视察、指导工作任务时,应高度重视村干部、对其所做的工作予以肯定,多加鼓励,而不是随意地对其工作指手画脚,甚至粗暴地干涉。同时,领导干部下村入户开展工作,要尽量避免在村里吃住,为村里节约财务开支。村干部到上级机关部门办理业务时,应享有优先权,不低看、不怠慢,该配合的配合、该支持的支持,尽可能地协助其完成工作任务。上级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