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景,提出某些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和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人在一生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将会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是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基础。那么,从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练就显得更必要了。但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依据孩子年龄特点,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来达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个别学生突然固执起来,顶撞老师,拒绝接受教育,不执行老师的要求。这是学生承受心理挫折的一种消极表现。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缺乏性挫折——由于外部条件不充分,致使目的无法实现、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所形成的挫折。比如:长时间在家庭和学校得不到父母、教师的喜欢及关心,一些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被遗忘的人”;学习成绩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一些学生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二是损失性挫折——原来可以满足的需要,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现在不能得到满足而引起的挫折。比如:一个农村来的优等生到了城市的学校以后,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可能成为一个中等生或学困生,从而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自尊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引起烦恼、紧张的消极心理。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往往摆脱不了苦恼,甚至会变得敏感多虑,不能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人和事,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失常、自杀等难以预料的后果。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受挫折学生摆脱困境,恢复正常心态。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实施挫折教育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符合科学规律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同时实施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他们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三、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挫折教育1、利用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进行挫折教育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2、充分利用各种挫折进行耐挫折教育在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在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挫折事件是屡见不鲜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