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docx
上传人:涵蓄****09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docx

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使绵延两千多年的陆海丝绸之路历经沧桑之后在新时代重新焕发活力,振兴丝绸之路构想不仅引发了沿边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共鸣,也激起了全球性的反响,显示出这一构想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重振古道并非复制古代的商品车运舟载单一运输模式这样简单,其内涵、范畴、方式和意义均远远超出了古代陆海通道的含义和框架,被时代赋予了许多崭新的元素。要更好理解具有更多、更新实质内涵的重振丝绸之路构想,并寻求成功推进之道,有必要拨开古老丝绸之路的历史风云,剖析新建丝绸之路途中难以避免的风险阻碍,成功避开各种陷阱,悉心探寻通向未来丝绸之路的光明途径。一、“一带一路”构想:背景与内涵丝绸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价值最高、最负盛名的传统产品,在公元前4世纪我国就已经将丝绸传入印度和西方各国。西方人最初就是从丝绸开始认识中国的,并誉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希腊文意为“丝绸”)。早在西汉张骞通西域时中国丝绸就开始扬名海外,张骞出使之路也被称为丝绸之路。1、陆海丝绸之路的变迁丝绸之路,顾名思义,原指古代中国沿着西汉张骞开辟的通西域之路逐渐形成的对外输出丝绸产品(以及瓷器、糖、五金等,也输入香料、药材、宝石等货物)的中西陆上运输通道,因最早、最主要的贸易品是丝绸,故而得名。德国地貌学、地质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1868-1872年间在对中国进行7次考察后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三卷)中最早提出“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的名称。因此,简单理解,所谓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古代的对外商品交流动脉。但历史上,古时中国对外进出货物除了陆上通道外,还有海上通道。法国汉学家沙畹(edouardchavannes)在其所著《西突厥史料》中就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即既有陆路丝绸之路,又有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道交通大动脉,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大航道。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和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交流往来就已比较频繁;在唐代主要运送丝绸的船队从泉州、广州出发,商船前往南海、印度洋、波斯湾,欧洲,明代郑和船队到达过非洲东南部的一些地区。所以,通常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海上丝绸之路”。因宋元时期的出口货物逐渐转为瓷器,故也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还因有香料输入,也被称作“海上香料之路”。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沿陆上“丝绸之路”来并从“海上丝路”返回本国的。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1967年出版的《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专著中也指出,早在中国秦汉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就已出现,唐宋时极为鼎盛,海上丝绸之路有东海与南海两条起航线。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各个时期中国与各国开展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的主要通道,在当时的商品经济与运输技术条件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各国贸易繁荣、人员交往与经济发展。近现代,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希望建设铁路突破国家交通困境,曾在清政府任职的法国人沙海昂提出过修建21个铁路干线以形成中国铁路网的庞大计划,其中包括修建南北、东西两条国际大通道的规划。东西国际大通道从中国沿海港口通过铁路连接陇、秦、豫各省,再与外国铁路相通。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明确提出希望建设一个庞大的中国铁路网,形成东西北、东西南、中央三大铁路系统,其中包括修建与欧亚各国铁路贯通的乌鲁木齐到伊犁的铁路。1956年中苏签订修建兰新铁路到苏联阿克斗卡的协定,但直到苏联威胁消除之后的1990年9月,兰新铁路西段与苏联土西铁路的贯通才使得由中国经中亚直达欧洲的有“现代丝绸之路”美誉之称的钢铁大动脉全线贯通,成为中欧间大型集装箱船的新竞争对手。1994年,中国当时李-鹏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现代丝绸之路,扩大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倡议。联合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设想构建泛亚铁路网,但当时中国正处于文-革动荡中,越南则处于内战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88年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综合研究丝绸之路———对话之路”项目。此后,联合国围绕丝绸之路举办众多活动。201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起“丝绸之路复兴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呼吁建立一条新丝路带,通过欧洲高加索亚洲贸易走廊将欧洲同中亚联结起来。90年代后期美国加入进来,制定“1999年丝绸之路战略法案”,但在参议院未通过。后来,美国又炮制“2017年丝绸之路战略法案”,同样没通过。2017年,美国中亚问题专家斯塔尔提出新丝路带构想——以阿富汗为枢纽,将中亚、西亚国家与印度乃至东南亚连接起来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被认为是美国丝路外交的一个重要思想源头。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明确提出官方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