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本知识.ppt
上传人:睿达****的的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针灸学基本知识.ppt

针灸学基本知识.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针灸学基本知识腧穴概念腧——通“输”;简作“俞”——输注、转输——经气转输穴——孔隙——经气所居之处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穴疾病的反应点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别名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孔穴——《针灸甲乙经》;穴道——《太平圣惠方》;腧穴——通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穴位——俗称腧穴与经络、脏腑生理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腧穴病理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穴部位治疗刺激腧穴可通过经络调理气血对相应脏腑的功能活动进行调整腧穴的发展、分类、命名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痛为腧定位、命名定位、命名、归经二、分类经穴从名称、位置、归经、作用区分为经外奇穴阿是穴1.十四经穴(经穴)概念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特点: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有固定的名称部位主治本经病证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2.、奇穴(经外奇穴)概念有固定的位置、名称,但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特点有固定的位置、名称,无归经,主治单一,疗效奇特。3、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概念指无固定名称、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的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特点无固定名称、位置及归经,穴位随病痛部位改变以治局部病变为主。“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腧穴的命名1.根据所在部位——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2.根据治疗作用——睛明治目疾、牵正治口歪3.利用天体地貌——日月、水沟4.参照动植物——伏兔、攒竹5.借助建筑物——天井、库房6.结合中医学理论——百会、气海腧穴的主治特点(一)近治作用(局部作用)(二)远治作用(远道作用)(三)特殊作用腧穴的定位方法一、骨度分寸法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三、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2.拇指同身寸法:3.横指同身寸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一)毫针的构造(二)毫针的规格二、毫针刺法的练习(二)毫针的规格(三)毫针的检查(四)毫针的保养(一)指力练习(二)手法练习(三)自身练习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1.针具器械消毒2.医者手指消毒3.针刺部位消毒4.治疗室内的消毒四、体位的选择常用体位毫针刺法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针刺的角度2.深度六、行针手法(一)基本手法(一)基本手法(二)辅助手法(二)辅助手法(二)辅助手法(二)辅助手法(二)辅助手法(二)辅助手法七、得气得气的表现得气的临床意义不得气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八、毫针补泻手法(一)单式补泻手法1.基本补泻(一)单式补泻手法2.其他补泻(一)单式补泻手法2.其他补泻(二)复式补泻手法(二)复式补泻手法(三)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三)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三)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九、留针与出针九、留针与出针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