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及叶面尘特征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的任务书.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城市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及叶面尘特征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的任务书.docx

城市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及叶面尘特征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的任务书.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城市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及叶面尘特征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的任务书任务书一、研究背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密度增加、交通运输量增大等使得城市环境日趋复杂,空气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绿化植物通过吸附、吸附、扩散等方式对大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捕捉和固定,从而减缓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具有明显的滞尘效应。广州市海珠区是人口密集型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率逐年减少,空气质量逐步恶化,加强绿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城市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及叶面尘特征,探讨绿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收集广州市海珠区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研究文献,了解不同树种对颗粒物的捕捉和固定能力出现差异的原因。2.根据不同绿化树种的生态习性特点,选择代表性的绿化树种进行现场观测和定量研究,测定各树种叶面积尘、尘埃含量、尘粒大小以及颗粒物沉积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分析滞尘效应与叶面尘特征之间的关系。3.基于野外观测实验和本文献综述的研究成果,建立广州市常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模型和叶面尘监测模型,为城市绿化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不同绿化树种对大气颗粒物的固定效应及可能与物种特性相关的原因。2.野外观测法:在广州市海珠区选取代表性的绿化树种,进行现场观测和定量研究,采用手动方式测定各树种叶面积尘、尘埃含量、尘粒大小以及颗粒物沉积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3.模型研究法:在野外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滞尘效应模型和叶面尘监测模型,为城市绿化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四、研究预期成果1.明确广州市海珠区常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和叶面尘特征。2.建立广州市常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模型和叶面尘监测模型,为城市绿化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3.提出合理的绿化策略和技术措施,帮助城市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五、研究时间安排本研究预计于2022年4月开始,2023年4月结束。具体安排如下:2022年4~6月:文献调查和研究计划制定。2022年7月~2023年1月:野外观测和数据处理。2023年2月~3月: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2023年4月:撰写结论并完成论文。六、参考文献1.黄文志,刘今朝,李洪波.浅析城市绿地对大气颗粒物去除的研究[J].安全健康与环境,2014,14(02):9-12.2.杨晓勇,傅敏,陈险峻.北方城市公共绿地的滞尘效应[J].环境科学,2016,37(06):2027-2033.3.胡玉珍,张晓静,庄海鹏,等.城市绿地挡尘保健作用的探讨[J].园林业,2015,41(07):77-82.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