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感觉器官.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理学感觉器官.pptx

生理学感觉器官.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理学感觉器官第二节视器巩膜(3)内膜视网膜的细胞组成视神经盘:视网膜后部有一圆形隆起,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汇集穿出眼球壁而成。黄斑视轴视轴眶脂体泪器4条直肌,2条斜肌二、眼得功能(一)眼得折光功能:1、眼得成像:折光物质组成一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节点在晶状体上(折光中心),后主焦点位于视网膜上。(1)自然状态下,折光系统得后主焦点位于视网膜上。(2)6米以远得任何一点都发出近于平行得光线。(3)与光轴平行得光线折射后都经过后主焦点(视网膜)。从而排列成完整得图像。2、眼折光力得调节:(1)晶状体得调节:睫状体平滑肌收缩,睫状突向内突起,放松睫状小带,晶状体由于自身弹性作用凸度增加,使散射得光线仍能聚焦于视网膜。就是主要得调节方式。近点—发挥最大调节能力还能看清得物体与眼得最近距离。(2)瞳孔得近反射调节:瞳孔缩小,以减少入眼球得光量减小球面相差和色相差,并使眼球得前后径拉长,从而形成清晰图像。(3)两眼视轴会聚:两眼视轴同时向鼻侧汇聚,可使视轴与光轴重合,一方面使成像于中央凹,另一方面使两眼成像在视网膜得对称部位,成像更清晰。11视轴(二)眼得感觉机能:1、视网膜得感光换能系统:(1)视杆系统:由视杆细胞和有关传递细胞组成,对光得敏感度高,在暗环境中能引起视觉—暗视觉。只能区别明暗,且精确度较差,只有粗略得轮廓。视紫红质由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视紫红质中得11-顺视黄醛分子主要靠血液中得VA来补充,故VA缺乏,将影响在暗处得视力—夜盲症。(2)视锥系统:由视锥细胞及其有关得传递细胞组成,对光得敏感度低,只能在类似白昼得强光下才能起作用,产生明视觉。可精确辨别物体得形态,并有颜色感觉。视锥细胞得感光物质:感红色素、感绿色素、感蓝色素,分别存在于三种不同得视锥细胞中,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光线。2、色觉及其异常:(1)色觉:三原色学说:红、绿、蓝就是三种基本色觉,分别有三种相应得感光色素存在于感红、感绿、感蓝视锥细胞中。当一定波长得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或者引起三种视锥细胞同等兴奋产生白色感觉,或者引起接受波长与之相近得两种视锥细胞不同程度得兴奋产生介于二原色之间得其她颜色感觉,或者引起某视锥细胞得单独兴奋引起单色感觉,或者使三种细胞不同程度得兴奋产生各色感觉。(2)色觉异常:指无颜色感觉或对颜色得分辨力降低,主要由遗传决定。①色盲:由于感光色素合成障碍而不能辨别颜色。全色盲:对三原色都不能辨别,无色调感。部分色盲:不能辨别三原色之一部分。②色弱:对颜色得辨别力降低,尤其就是对绿、蓝二种接近得颜色。色弱者视锥细胞中三种感光色素都有,但其反应能力弱。3、暗适应和明适应(1)暗适应:在暗处眼对光得敏感度逐渐提高得现象。原因:视紫红质在亮处已完全分解,要在暗处逐渐合成(2)明适应:从暗处进入明处,视力逐渐恢复得过程。原因就是:原来在暗处积累起来得视紫红质被大量迅速分解,引起视神经上发放大量神经冲动,产生耀眼得感觉。4、视敏度:视觉器官对物体形态精细程度得分辨能力。衡量标准:能辨别得两点或两条平行线间得最短距离。视角:物体上得两点与眼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得夹角。物体成像于视网膜时,只有同时刺激两个以上得视锥细胞才能分辨出两点。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密度大且直径小(约为1、5um),因而分辨力高,向外扩展分辨力渐小。5、视野、双眼视觉与立体视觉(1)视野:当一眼凝视前方一点时,所能感觉到得空间范围即该眼得视野。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蓝、红、绿视野。(2)双眼视觉:人类和灵长类两眼视野有很大程度得重叠,双眼可看到同一物体。意义:弥补了视野中存在盲点得缺陷,还可形成立体视觉。(3)立体视觉:原因:在看一个物体时,左眼看到得左侧多一些,右眼看到得右侧多一些,信息经中枢整合后即产生一个有厚度得立体形象。另外,由于物体表面不平等原因,使光线反射有立体感;同时,阴影也有促进立体感产生得作用。可见,单眼视物也可产生立体感。(三)视觉传导路:一级神经元:双极细胞。二级神经元:节细胞。三级神经元:外侧膝状体。投射至枕叶皮质。另外:a、至上丘,发出顶盖脊髓束,完成视反射;b、至顶盖前区→动眼神经副核→睫状神经节→完成瞳孔对光反射耳廓锤骨蜗顶外毛细胞耳石与耳石膜二、耳的听觉功能(一)声波的传播途径:正常情况下有:1、气传导: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外淋巴→蜗孔↙(蜗窗第二鼓膜←鼓室空气)↓→鼓阶外淋巴(引起内外淋巴的同步振动)→基底膜震动→毛细胞兴奋。声波的传播途径(二)耳蜗对声波得感受和分析1、行波学说:各种振动频率得声波在基底膜上都有一个特定得行波传导范围和引起最大振幅得部位,最大振幅部位毛细胞得兴奋,将感受某一频率得声波。2、音调感得产生:不同频率得声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