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该诗为元代文学家张养浩所作。本章详细内容为:通过描绘潼关险峻的地势,表达了作者对古战场的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感受古代诗人的豪迈情怀。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民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课件:包括古诗词背景资料、图片、朗诵音频等。2.黑板、粉笔。3.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潼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古战场的兴趣。2.诗词讲解(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2)解析诗中的生僻字词,如“潼关”、“峰峦”、“矗立”等。(3)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黄河”、“华岳”、“长城”等,理解作者对古战场的描绘。3.例题讲解(10分钟)(1)解析诗中的名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2)讨论: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六、板书设计1.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2.内容:(1)作者:张养浩(2)朝代:元代(3)潼关:地理位置、历史背景(4)意象:黄河、华岳、长城(5)名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2)根据诗中的意象,画一幅描绘潼关的画。(3)模仿诗句,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2.答案:(1)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2)画作:学生自由发挥。(3)古诗:学生自由发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读、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了古诗词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2.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关于潼关的古诗词,如杜甫的《潼关》等。(2)研究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3)组织学生参观潼关古战场,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底蕴。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通过具体的物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意象丰富,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等,这些意象既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色,又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意象,理解它们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二、教学过程1.诗词讲解(3)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黄河”、“华岳”、“长城”等,理解作者对古战场的描绘。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在分析诗中意象时,应结合地理、历史知识,对“黄河”、“华岳”、“长城”等意象进行深入解读。例如,“黄河”象征着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它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体现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的尊重;“华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脊梁,突显了潼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长城”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通过这些意象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古战场的感慨。2.例题讲解a.修辞手法:这句诗运用了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具表现力。b.意象描绘:解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个意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潼关地势的描绘。c.情感表达:通过分析这句诗,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潼关古战场的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3.随堂练习详细的补充和说明:随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在创作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时,学生可以借鉴《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意象描绘方法,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古诗。三、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3)模仿诗句,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a.选择一个具体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b.抓住景观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意象进行描绘。c.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或感慨。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1.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增强课堂氛围和吸引学生注意力。2.在解读诗词时,适当运用情感色彩,使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