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室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图书室管理制度.docx

图书室管理制度.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图书室管理制度图书室管理制度必备(1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书室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图书室管理制度1图书室、阅览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1.维护秩序:有序的环境有利于用户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2.保护资源:防止图书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公共资源的公平使用。3.提升素养:通过制度约束,培养用户尊重知识、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4.保障安全:防止非法活动,确保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5.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科学管理,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图书服务。图书室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对于提升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增强用户满意度,培养公众对知识的尊重与爱护。此外,良好的管理制度能预防潜在风险,如图书丢失、损坏等问题,确保图书室的可持续发展。图书室管理制度21、管理员负责学校所有图书分类、登记造册入库。2、管理员负责图书室书架摆放布置及清洁卫生工作。3、图书室每天下午4点定时开放,管理员负责做好图书借出登记,归还注销工作。4、借阅图书要保管妥当,不准损坏、涂画,丢失者照价赔偿。5、管理员负责对被损坏的书籍进行修订,不能修订的要报学校领导审核注销报废。6、注意作好防盗、防火、安全工作。第三小学学习制度为加强全校教职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校教职员工政治理论修养和文化水平,特制定如下学习制度。1、学习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学习、普法学习和业务学习。2、学习时间:每周星期五下午第四节课时间集中学习,学习内容隔周调换。其他时间进行自学。3、学习形式:集中学习、自学。4、具体要求:(1)按照各项学习计划,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要做到有记录、有考勤,每人要有学习笔记,写体会文章。自学时,要做到认真、自觉。集中组织学习时,要积极参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2)领导干部要带头搞好学习,做学习的`模范。(3)要加强对学习的督促和检查,通过必要的考试、考核、竞赛检查学习效果。(4)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既要工作好,又要学习好,提倡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努力在全校形成勤奋学习、增长才干的浓厚氛围。图书室管理制度3新农村文化建设以来,各地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热潮不断。每次送书下乡都在当地引起轰动,呈现人头攒动、争相看书的壮观景象。足见农民对精神文化之渴望,文化下乡的必要性,然而,哪怕把“三下乡”变为“常下乡”也替代不了农民终身受益于文化。毋庸置疑,送书下乡确实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应看到,形式上送书,送科技下乡对农民停留在一种“喂食”式的形式上,你送什么,农民被动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不大,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图书资料中农科技术书籍过时,资料陈旧,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会削弱。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书籍如不对路,就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农村年轻人,多数都有出门打工的于多元化了。仅仅形式上的“送书下乡”己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农民们迫切希望,能够贵在把“送”变为“种”,在农村逐步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然而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说明农村并不是文化的荒漠,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源泉,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中间尚有卧虎藏龙,分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大量的民间工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布于农村,大量的生产能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知识养分直接来自农村,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农民知识分子,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农民不仅是农村文化的受惠者,更应该是农村文化的建设者。培育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把送书下乡变成播种精神文化的长远方针来抓,是刻不容缓的。学在农家长智慧,时代催生有文化的农民农村文化让农民唱主角,农民自办文化日益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的重要形式。在遵义市的广大农村,农民自发创建“四在农家”活动,“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它是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自发、自觉的社会行为,是遵义农村的农民群众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一种实践。“四在农家”活动的开展,可逐步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项活动也可促进改造乡村公路,改善居住环境卫生,建立文化娱乐场所。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