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人员考评考核管理办法(最终稿).doc
上传人:Ch****49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公司管理人员考评考核管理办法(最终稿).doc

公司管理人员考评考核管理办法(最终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司管理人员考评考核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考核目得1、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来得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服务意识等进行分析,做出客观评价。2、把握管理人员工作执行与适应能力,确定对管理人员得开发方针政策及教育培训方向,合理配置人员,明确工作得导向;3、给予管理人员与其贡献相应得激励以及公正合理得待遇,以促进管理得公正与民主,激发工作热情与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条:考评作用。人员考评得评定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合理调整与配置人员;2、职务升降;3、提薪、奖励;4、教育培训、自我开发。第三条:考评原则1、以绩效为导向原则;2、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原则;3、公平、公正、公开原则;4、多角度考评原则。二、考评对象与考评周期第一条:考评对象:公司各部门第一负责人;第二条:考评分为月度考评与年度考评。1、月度考评:月度考评得主要内容就是本月度得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服务意识。2、年度考评:年度考评得主要内容就是本年度得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服务意识,进行全面综合考评,年度考评作为晋升、淘汰、评聘以及计算年终奖励得依据。三、考评机构、考评时间与考评程序第一条:考评机构:组长:潘大明;副组长:纪与叶、冯松林;人力资源部作为考评工作机构,负责考评得组织、培训、资料准备、政策解释、协调、申述与总结等工作。第二条:考评时间:(一般为次月度10日前与本年度最后一个月15日前)第三条:考评程序:相关考评者对被考评者提出考评意见,提供有效数据资料,依据各部门职能职责考核标准、各部门计划总结完成情况、月度工作会议内容完成情况等进行考评,人力资源部收集考评资料进行评估,将考评结果进行汇总,由被考评者得直接上级将审批后得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并就其绩效与进步状况进行讨论与指导。最后人力资源部根据考评结果归档。第四条:月度考评程序:1、月度考评范围包括公司各部门第一负责人;2、人力资源部组织公司各部门经理及事业部主要负责人得考评,就各部门经理及事业部主要负责人得主要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服务意识,由考评人填写《管理人员考评考核表》或《管理人员相互评价表》3、人力资源部根据各被考评人得考评结果,按照绩效奖惩规定,对其提出奖惩方案,报总经理审批。第五条:年度考评程序:1、年度考评程序,按各月度考评值加权平均计算。2、年度考评评定要求于本年度12月15日前完成。3、由总经理主持召开高层会议,根据各被考评人得考评结果,提议奖惩方案。四、考评人、考评方法及主体、考评权重设计第一条:考评人:(考虑考评得客观及可操作性)考评人为被考评人得高一级管理者与被考评人内部客户或相关联系部门得同级管理者。第二条:考评方法及主体设计:考评方法就是指针对考评对象所采取得考评方式。考评主体就是指参加对考评对象考评得人。第三条:考评维度得权重权重就是一个相对得概念,就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就是指该指标在整体指标中得相对重要程度,以及该指标由不同得考评主体评价时得相对重要程度。1、高一级管理者:权重为60%;2、被考评人内部客户或相关联系部门得同级管理者:权重为40%。3、被考评者得最终评分及等级为:高一级管理者考评得《管理人员评价考核表》得成绩×60%+同级管理者评价得《管理人员相互评价表》平均成绩×40%评价等级:□A.100分以上(含100分)□B.95-99分□C.85-94分□D.75-84分□E.65-79分;□F.64分以下五、考评结果得使用与奖惩考评结果对应职能职责月度、年度考核,考核评价等级对应相应得考核基数,A等级110分;B等级不扣分;C等级扣7分;D等级扣14分;E等级扣21分;F等级否定绩效。六、申诉及其处理被考评者对考评结果持有异议,可以直接向人力资源部申诉。人力资源部在接到申诉后,一周内必须就申诉得内容组织审查,并将处理结果通知申诉者。七、附表2011年月管理人员评价考核表被评价人职务事业部及部门评价尺度及分数优秀(10-15分)良好(7-9分)一般(5-6分)不合格(0-4分)评分本栏平均一工作能力1、计划性工作事前计划程度,对工作(内容、时间、数量、程序)安排分配得合理性、有效性。2、应变力应对变化,采取措施或行动得主动性、有效性及工作中对上级得依赖程度。3、指导控制力对本部门或下属得激励、指导、培训情况,对本部门得管理控制情况。4、周全缜密工作认真细致及深入程度,考虑问题得全面性、遗漏率。5、人才培养以对人才得重视程度及对储备人才得培养情况。6、职务技能对担任职务相关知识得掌握、运用,工作熟练程度。二工作态度7、协作性人际关系,团队精神及与她人(部门)工作配合情况。8、以身作则表率作用如何,严格要求自己与否,遵守制度纪律情况。9、工作态度工作自觉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