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_498.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案_498.docx

语文教案_498.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4篇【优选】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教案篇1《最大的“书”》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课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进行交流,了解到了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文中有10个会认字,12个会写字,以及一些比较陌生的词语,笔者就本课的词语以及会认字的教学有一点偶得,与大家交流:一、“以词解词”内部链接一提到“以词解词”,大家一定会持反对意见,这不是我们一直所摒弃的吗?但是,依据课文的特点,对于《最大的`“书”》一课却是实用而且巧妙的。课文《最大的“书”》中有一个词语肯定是孩子们所陌生的,那就是——地质勘探队员。学生对这一职业是干什么的?一定会有疑惑。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不能置之不理。可是如果生硬地将词典里的解释告诉学生,对学生更是晦涩难懂。(地质是地壳的成分和结构,勘探是对已发现的矿床进行勘察探测,以查明矿藏。)这样对学生而言,不啻是“雾里看花”。经过细读,我发现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为孩子理解地质勘探奠基。如“煤炭岩石矿物宝藏”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原汁原味的语境进行教学。于是,可以这样设计:●先认读词语:地质勘探队员●再认读词语:岩石煤炭矿物宝藏●教师讲解:地质勘探队员就是通过对地质的勘探和研究,就能知道哪里有煤炭,哪里有宝藏,哪些是有价值的矿物……他们能读懂不会说话的关于地质这本大书。科学家可以推测地球发展的年代,地壳的运动情况,各种生物的变化情况。●读句子: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细细地琢磨这个环节,不难发现教者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同时更巧妙的是——以词解词。将课文中的词语组块进行教学,这样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词语教学的价值。因为用课文中的词语营造了一个思维的训练场。学生可以将这几个零散的、看似不相干的词语,通过“地质勘探队员”这一个词,串联了起来。在这样原汁原味的语境中既反复地认读了生词,又有利于孩子在课文内部找到联系,渗透一种思维——联系着理解,联系着思考,这种思维对学习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学习的好方法。经常这样的训练,这样的渗透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思维基础。二、“刨根问底”显见过程在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语——刨根问底,怎样引领孩子理解这个词语呢?我们不妨让孩子画一画川川问了叔叔几个问题?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教师可以引导:像川川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提问,想要把问题都弄懂,有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感觉,用书中的一个词就叫“刨根问底”。你看,“刨”字是“立刀旁”,真有一种一问到底的决心啊!这样教学,让孩子在划一划,想一想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联前想后的能力,让这一个小小的词语更加有张力!三、“说文解字”彰显文化除了这几个词语中的生字之外,课文中还有要求会认的字,“一册、脚印、雨痕、厚厚的书”。其中“册”、“印”的造字很有意思,如果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汉字的字理,在近似“说文解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地对汉字有感性的认知,从而对汉字文化的历久弥香产生兴趣甚至热爱,长此以往,会为孩子的人生启蒙打下精神的底色。“册”字,我们可以边画字边介绍:在古代,还没有发明纸,所以古人就把字写在了一条一条的竹简上,然后用线穿起来,你看,“册”这个字多象呀!要不然人家会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呢!“印”字就更形象了:你看,“印”字的左边就像手印,右边像脚印,手和脚留下的痕迹合起来表示“印”。我们可以组词:手印、脚印……语文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7个生字。2、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大自然有很多秘密,死海不死、猪笼草捉虫、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关于大自然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秘密》。2、学习课文:(1)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熟读课文,回答问题:A、你怎么样看待幼龟遭难这件事?B、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C、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