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课件.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9.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课件.ppt

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和分裂也称细胞增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生长表现在细胞体积的增大。分裂表现在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完成生长和分裂的全过程称为细胞增殖周期,简称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细胞分裂的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互连续的过程。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论上,如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实践上,肿瘤的治疗。第一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主要方式2.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mitosis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无丝分裂amitosis是一种少见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miosis是发生于生殖细胞成熟阶段的细胞分裂方式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一)有丝分裂的过程(2)核膜破裂和核仁消失核纤层纤维磷酸化,降解为可溶的核纤层蛋白。核膜失去核纤层的支持,裂解成小泡,分散到胞质中。由于染色体的凝集,核仁中的DNA分别参加到各自所属的染色体的组装中,核仁中的RNA和蛋白质分散在细胞质中。(3)分裂极的确定和纺锤体的形成中心体具有微管组织中心的作用,其周围聚集大量的放射状排列的微管,称为星体。星体周围微管可分为三种:①极间微管,是两个星体之间的微管,在赤道附近相互重叠,形成重叠区,重叠区微管之间有动力蛋白。重叠区微管的游离端加长,在动力蛋白的作用下相互滑动,可不断把星体推向两极。②动粒微管,是从中心体发生并与染色体动粒相连的微管。动粒微管与染色体动粒相连处微管可缩短,将染色单体拉向两极。③星体微管,位于星体周围,其游离端伸向周围胞质。由两端星体、星体微管、极间微管和动粒微管组合形成的纺锤形结构称为纺锤体或有丝分裂器。组成:中心粒(一对)、无定形基质。周期变化:在间期(S期)完成复制,在前期移向两极,参与形成纺锤体。功能:生成星体周围微管。中心体周期2.中期(metaphase)纺锤体中期染色体中期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在后期A,动粒微管变短,两个染色单体向两极运动。在后期B,极间微管长度增加,纺锤体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4.末期(telophase)(2)胞质分裂最后将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胞质分裂沟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参与了分裂沟的形成和整个胞质分裂过程。大量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装配形成微丝束,环绕细胞,称为收缩环(contractilering)。收缩环收缩,分裂沟加深,直至两个子细胞相互分离。收缩环胞质分裂胞质分裂(cytokinesis)有丝分裂包括核分裂、胞质分裂。三个最重要的特征:染色质凝集纺锤体出现收缩环出现染色体准确等分机制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意义:保证染色体数目稳定;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通过受精作用,恢复二倍体。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减数分裂特点(一)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分开(二)减数分裂II三、无丝分裂第二节细胞周期为细胞有丝分裂所经历的过程哺乳动物细胞标准的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M期。细胞沿着G1→S→G2→M→G1周期性运转,其中S期进行DNA的合成,又称DNA合成期;M期即有丝分裂期。(二)细胞周期研究方法⑵流式细胞分选仪测定●通常与细胞同步化方法相结合,监测细胞DNA含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从而确定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2.细胞同步化同步化方法:(1)选择性细胞同步化如震荡法(有丝分裂摇落法)收集M期细胞(2)化学法利用化学药物,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周期的某一时相,使细胞同步化。(三)细胞在体内的增殖特性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细胞形态和分子事件㈠G1期是细胞生长和DNA合成准备期G1期分为G1早期和G1晚期,两期之间有一个限制点,是细胞在G1期的重要调控点。G1期早期的主要内容是细胞生长,有的细胞会长期停留在此期,即成为G0期细胞。G1晚期细胞主要的任务是为DNA复制作准备。㈡S期为DNA合成期DNA合成的启动,S-CdK蛋白复合体是DNA复制的主要启动和调控蛋白。DNA复制是S期的主要事件蛋白质合成活跃,包括DNA合成所需要的酶以及组蛋白等。㈢G2期为有丝分裂准备期合成细胞进入M期所必需的RNA和蛋白质㈣M期为使染色体等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过程在分子水平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几乎全部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