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学,重在表达与运用语文教学,重在表达与运用------吴忠豪教授讲座体会周五有幸能够在自己的乡村小学真真切切地聆听吴忠豪教授《期待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这一专题讲座。这次机会非常难得,莫不是我们全国优秀教师夏主任与他的联系,我想我的语文教学可能还会沿袭着多少年来语文教师的传统语文教学。说实在的,我们之前也困惑:怎么现在语文越来越难教了;语文课上要教些什么;学生上课也不注意听讲了;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句子怎么还是那么干巴巴的呢?我不明白,我们学过的词语有很多呀?我发觉孩子们还是用他们在一、二年级学过的词句呢!上课时我们扯着大嗓门给孩子们进行阅读讲解,理解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等,可是感觉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呀!自从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回顾了一下我自认为比较“精彩”的那几节语文课,因为我感觉学生听得特别有劲,个个眼神都围绕着我来转。如,我是这样教《花钟》的:同学们,各种鲜花开花的季节和时间都是不同的,“牵牛花是什么时候开呀”学生回答。以后的问题我都是问“艳丽的蔷薇呢?睡莲呢?等”(因为这个所有同学都读过好几遍了,学生肯定能答出来)我一边问,学生一边答,我再一边画钟面并写上花名及时间,然后我突然停下来,问:“同学们,假如老师一直在问什么花什么时候开,这样烦不烦啊?也不新鲜,能不能用准确的优美的词句来表达开花呢?”一下子学生个个举手都能用文中的好句来表达,此时答对也不能吝啬掌声哦。还有啊,这些花被作者看做是我们人的行为了呢?这种写作手法叫——拟人(学生异口同声);学生知道这样写的好处,紧急着我让学生写写上学路上看到的一些动植物,老师提示太阳小树小鸟学生一下子想出来了:早晨,太阳伸伸她的懒腰,笑眯眯地催着我去上学,路边的小树轻轻地摇着她的小手,似乎在召唤我呢,而树枝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似乎在欢迎我呢!教室里一片欢腾。老师还有个问题呢?想回答吗?“想”声音特响亮。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课文里有回答吗?“有”,有几个原因?有没有举例子呀?学生都能一一准确地回答,同时我也教会他们这段的写法,也很清晰。即:提出问题,分几个方面来回答,之中可以举个例子。这就是方法。后面的教学就不赘述了。突然间我又想到我们的夏能彬主任以前上的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他注重了学生读,学生读出了情感,那他就理解了小女孩唯有爱她的人就是她的奶奶,她希望奶奶把她带到那没有饥饿、没有寒冷只有幸福的天堂里去。夏老师自己模仿了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喊着“奶---奶----”他读得真好,连我们听了都特别感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好几个学生站起来读,都读出了那种味儿,我在想,假如让这几个孩子来扮演小女孩这个角色肯定非常出色的。所以说语文课上唯有学生的参与,课堂才显得有生气又活力,这就是语文的魅力。还有,我今天教的一课《科里亚的木匣》,开始我从题目入手。人人都有喜欢的东西,科里亚喜欢的是什么?木匣里有些什么玩意儿?从而看出他是个爱好什么的孩子?孩子的姓名,出生在哪里?顺着带出前苏联的“卫国战争”。课文写的是谁?他做了什么事?同时老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要埋要挖?通过这件事科里亚终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一篇好的文章好比是一块蛋糕,你们看可以分几块?上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回答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不是把语文课堂交给了学生了吗?我只是说了“卫国战争”的概况。然后我让学生读小伙伴嘲笑他挖不到时的语句和想到挖不出的原因的句子。他们表演得非常好。综合以上三个教学事例是不是像吴教授说的“语言的输入”?有一次的作文指导课,要求学生写一写我们家乡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怎么写呢?写的景会很美吗?我努力思考着。写作不就是把我们平时所积累的知识用上去嘛!虽然我们这江南鱼米之乡与美丽的小兴安岭迥然不同,但可以学这课的写作方法呀,即按四季的顺序、抓住重点有特色的景物来描写、语言中渗透着自己的情感等。接着我问孩子们我们这里的春、夏、秋、冬你最感兴趣的动植物?板书如下:重点景物片段描写春阳光春雨燕子杨柳小草桃花油菜花青蛙夏阳光梧桐树知了狗暴雨荷叶摇枣一日,我来到荷池边,边上有石阶,我想享受一下酷暑的清凉,赤着双脚站立水中,任凭小鱼亲吻着我的小脚丫。偶尔从池那边飘来丝丝的带有荷香的风,啊,多惬意呀!倏地,东边卷来层层乌云,很快豆大的雨点打来,我顺手摘下一顶大大的“雨伞”遮起,只听噼里啪啦作响,手也顾不得刺痛逃向家里……秋阳光秋风秋雨落叶稻田小草露珠桂花菊花小河老水牛白天鹅冬西北风横山雪花河面柳树孩子们通过这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觉得文章我们也可以写得这么美啊!在第六单元测试的作文题,绝大多数学生写得很好,一些学生得了满分,这个令我欣喜,因为三年级学生能对作文感兴趣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是吴忠豪教授所说的“语言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