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农业壮大农村经济.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发展循环农业壮大农村经济.docx

发展循环农业壮大农村经济.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发展循环农业壮大农村经济第一篇:发展循环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循环农业壮大农村经济郑中华2009年第11期——经济建设近年来,沙洋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县目标,科学规划,勇于探索,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完成农业增加值10.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我们的主要做法是:——规划引动,引领循环农业科学发展。近年来,我们立足农业、水产、畜牧大县的资源优势,确定了重点发展三大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水生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模式。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抓住荆门市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的契机,通过深入调研,及时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思路,制定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心三区十园”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即以沙洋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园为核心,将全县划分为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区、水生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区和楚风楚韵生态旅游区等3个不同类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区,并根据各自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着力建设沙洋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垢冢秸秆综合利用等10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目前,沈集、曾集、高阳、十里铺、李市等5个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板块联动,夯实循环农业物质基础。今年上半年,我们加大板块基地建设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实力,为发展循环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一是抓好优质稻板块建设。按照“建立一个基地、联系一个龙头、签订一份订单、建设一个高产示范区、成立一个协会、建立一个合作社、人均增收一百元”的“七个一”目标,抓好优质稻板块基地扩规上档,全县优质稻种植规模达到70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生产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抓好优质棉基地建设。以凯丝仓储、彭岭棉花公司为依托,建设了11万亩优质棉花基地,大力推广彩棉种植,使全县彩棉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亩,成为全国第二大彩棉生产基地。三是抓好林业板块建设。今年,我县以建设现代林业示范市为契机,围绕“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完成了全年的林业生产任务。四是抓好蔬菜原料基地建设。以纪山郭店食品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藜蒿、金针菇、双孢菇、荸荠等绿色蔬菜食品原料基地。——产业拉动,延伸循环农业产业链条。我们按照标准化生产、健康生态养殖的要求,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和水产养殖,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今年上半年,实现畜牧产值9.19亿元,同比增长28.18%;水产品产量57954吨,同比增长8.22%。一是肉牛养殖产业初具规模。以高阳镇为核心,以科牧公司、青禾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李市、马良、沈集、曾集、五里铺、十里铺等6个镇,形成了以肉牛养殖为主体的秸杆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产业带。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建畜禽养殖小区15个,肉牛出栏2.95万头,同比净增1.28万头。二是生猪、家禽养殖板块建设力度加大。生猪养殖小区建设速度加快,上半年全县生猪出栏29.43万头,同比增长4.6%;家禽生产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县家禽出笼541.09万只、禽蛋产量15830吨,同比分别增长12.8%、34.4%。三是水产养殖板块规模不断扩大。充分利用丰富的水产资源,紧紧依托“楚玉”、“东湖”等龙头企业,推广了“鱼鸭共育”、“猪——沼——鱼”、“猪——沼——鱼——鸭”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建设了以后港、毛李、官当、拾回桥等镇为重点,以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要特色的循环农业产业带。——龙头带动,提升循环农业发展层次。龙头企业是循环农业发展的骨干和支撑。近年来,我们重点建设以“汉宜线”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带,形成了粮油、水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一是精心培育粮油加工产业群。以官当为中心,支持洪森、凤池、龙池等粮油加工企业进行强强联合,逐步整合全县粮油加工企业,淘汰弱小企业,壮大龙头企业,形成粮油产业集群,使全县年粮食加工能力突破了70万吨,油料加工能力突破了35万吨。二是精心培育水产品加工产业群。以后港和沙洋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依托“楚玉”、“东湖”等龙头企业,壮大水产品加工业。支持“楚玉”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扶持“东湖”规模化生产,使全县水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了5万吨。三是精心培育优质畜禽加工产业群。积极扶持“仙羽”、“楚小鸭”、“蛟龙”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使它们由小作坊变成了大龙头。目前,我们正抓住正邦集团投资沙洋的机遇,对肉牛、生猪、水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与加工,力争实现大的突破。——品牌促动,增强循环农业竞争能力。我们按照“打造一批优势品牌,包装一批新生品牌,整合一批老品牌,开发一批特色品牌”的思路,立足全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帮助龙头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名牌产品申报、产品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