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伍尔夫《夜与日》的主题研究伍尔夫《夜与日》的主题研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欢迎参考与阅读!论文关键词:伍尔夫真我沉默梦想现实论文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女小说家,《夜与日》是她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把焦点放在伍尔夫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凯瑟琳身上,试析她们是如何突破时代的限制,逐步彰显不断成熟的自我,使得个性能够在矛盾中健康地发展,最终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平衡点。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夜与日》中女主人公凯瑟琳的生活有两种状态。她的世界分成白天和黑夜,并且她过着双重生活,白天服从一种社会化的生存需要,尽管不喜欢文学,她还是帮助母亲撰写外祖父的传记;夜晚为了满足自我的精神需求,她钟情于和这个诗人之家格格不入的数学和天文学。为了迎合社会的期待但又不放弃自己的精神需求,凯瑟琳在白天与黑夜两个不同的世界不停地徘徊。当她找到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角色的平衡点时,她就实现了两个世界的统一。一、伍尔夫与夜与日《夜与日》的主题可以理解为人在真我和非真我的两种生活状态中寻找平衡,换句话说,就是人的梦想和社会现实的统一。在夜里人们表现出来的是生存中的本能需求,然而在白天人们则要履行社会责任,伍尔夫希望二者能够和谐并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在梦想和现实中不断的寻求和探索真我。凯瑟琳徘徊在夜与曰之间,白天她帮助母亲撰写外祖父传记,然而到了晚上她就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数学和天文学中去。她希望有人能理解她,并且懂得她的数学。终于有一天拉尔夫接受了她的数学,同时也唤起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实际上是爱情让凯瑟琳实现了梦想与现实的统一,换言之,也是本论文的中心所在,是爱情使凯瑟琳实现了真我和非真我两个世界的统一。作家与其作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伍尔夫认为艺术就是实现自我,作品就是作家灵魂以及其生活经历的再现。伍尔夫的生活经历表明只有达到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平衡,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弗吉尼亚·伍尔夫本名艾德琳·弗吉尼亚·史蒂芬,1882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她的父亲莱斯利·史蒂芬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传记作家,曾任《国家名人大辞典》的首任编辑。母亲朱丽娅出身高贵,在当时的伦敦社会以艺术气质闻名。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伍尔夫从小就酷爱读书,立志当一名作家。然而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伍尔夫的父母同任何典型的维多利亚式的家长们一样,只把男孩送到学费高昂的学校去读书,而女孩只是关在家里接受父母和廉价的家庭教师的指导。父亲莱斯利是对伍尔夫影响较大的人,他引领伍尔夫走上了最初的文学台阶。伍尔夫曾描述父亲母亲的离去是所能发生的最大的灾难。伍尔夫童年时期还遭受过她同父异母的兄长的性侵犯,这样的经历促使她更加追求自由,向往真我。在她的头脑中,除了文学所营造的美好激动人心的世界之外,残酷的现实世界给她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伍尔夫的生活经历表明她的童年充满了痛苦的回忆,作为女性她在教育上受到歧视,身体受到侵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使得她奋力寻找真正的自由。因此创造出好的作品就成为她抚平创伤的良药。1919年伍尔夫的《夜与日》出版了,这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它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一场文化冲突和个人价值和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在书中伍尔夫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当然这也是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向往。二、凯瑟琳在两个不同世界里的生活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小姐是大诗人的后裔,她在梦想和现实中不断的寻求和探索真我。白天她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给客人沏茶,帮助母亲撰写外祖父传记,然而到了晚上她就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数学和天文学中去。“在楼上她自己的房间里,她每天早起晚睡……攻读数学。她不愿意承认她足多么喜欢数日字的精确,那种向星辰一样的非人格性,而不喜欢哪怕足最好的文章的那种混乱、激动与含混不清。”小说也描述了凯瑟琳的爱情生活,她与颇有文才、风流倜傥的青年诗人罗德尼门当户对,似乎很快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伴侣。她(他们的长辈和朋友都欣喜地关注着他们,为他们祝福。但是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假借他人之手安排的,就是这对热恋中的年轻人也感觉到没有爱情的婚姻将是折磨人的桎梏。经过一番挣扎,凯瑟琳与罗德尼冲破传统观念上,终于各自找寻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最终在长辈的谅解下,解除了婚约。凯瑟琳苦苦地思索,满怀希冀地探求着爱情的真谛。通过对凯瑟琳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伍尔夫试图冲破世俗的偏见,在现实社会中找到真爱并发现真我。荣格的tl,理学理论可以解释凯瑟琳的复杂的人格。他认为人格面具展现的是人的公众形象人们都希望表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有时可能就是种假象。凯瑟琳在白天努力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