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专练(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热点专练(三).docx

高考热点专练(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热点专练(三)第一篇:高考热点专练(三)高考热点专练(三)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征辟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B.九品中正制促成大部分的士进入社会上层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地位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不能使下层知识分子的地位上升答案C2.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答案C解析注意理解材料意思,其大意是:“当今天下的形势像得了严重的浮肿病,小腿粗得和腰肢差不多,脚趾粗得和大腿差不多。平时都不能伸屈自如,一两个指头抽搐,浑身就觉得无所依赖。如果不抓住今天的机会赶紧医治,它一定会成为顽症。即使以后有扁鹊那样的神医,也将无能为力。”从材料可知,这是贾谊对汉初天下政治形势的分析,即当时主次颠倒,中央实力不如地方。结合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可推断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答案C解析根据“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分析可知,虽然通过写诗词歌赋进入仕途的人员很多,但是有真才实学的却不多,这体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在考试内容上和选拔人才上的担忧,因此A、B两项包含在材料中;“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体现了D项。材料中没有提及人才选拔的公平性问题,同时从材料看这只是范仲淹个人的看法,不能体现普遍质疑。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4.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可知A项正确。B项说法不正确,该宪法体现了中央集权,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要内容,同时1787年宪法还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1789年颁布修正案,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等权利;D项说法错误,1787年宪法是要实现中央集权。5.16~17世纪的中国正经历着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悄然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文化反思和批判创新的新现象。对这种“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使传统儒家思想焕发生机B.是对传统程朱理学思想的彻底否定C.是对西方启蒙思想家学说的借鉴D.促成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需要认清明末清初文化反思和批判创新现象的实质。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这一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而非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故C项错误;16~17世纪中国的资产阶级并未产生,故D项错误。6.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表现,经过三大改革,雅典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使每个城邦公民都成为国家的主人,使他们充满了主人翁精神,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7.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的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一制度指的是()A.世袭制C.九品中正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可以判断出是科举制,其他三种均不通过考试选拔。8.“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