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课程《争当美德小达人学做为人正直的好队员》活动案例.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少先队课程《争当美德小达人学做为人正直的好队员》活动案例.docx

少先队课程《争当美德小达人学做为人正直的好队员》活动案例.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少先队课程《争当美德小达人学做为人正直的好队员》活动案例少先队课程《争当美德小达人学做为人正直的好队员》活动案例一、活动目标:1.认识正直公道好行为,敬佩无私行为,憎恶无耻作风;2.在中队、小队活动中,能够弘扬正气,初步做到公正处亊、公平待人,反对损人利己弄虚作假的行为。二、活动内容:1.学习为人正直的好行动,在实践中引导队员之间真诚相待,坦率地发表自己意见;2.公平、公正地对待选举、评选或各种竞赛,不偏私、不贪利,不饰非;3.无私地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光明磊落,有错就改。三、活动地点:教室四、活动准备:1.手抄报2.相关故事五、活动过程:少先队仪式略每个人都被上天赋予了一颗心,有些人乐于奉献,积极为社会出力,但有些人则只会挖社会的墙角不懂得要去为正义奋斗。生: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无数的平凡的人为了中国为了心中的那份正义,至自己的生命于不顾,抛头颅,洒热血。作为那一代人的后辈,生活在文明和平年代的人们,却少了那份曾经的正直的品格,多了自私,多了推卸,社会也随之多了沉重的精神枷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正直的人,创造一个正直的社会迫不容缓。(一)结合故事、讲明观点1.请听故事《正人必先正己——包拯故事》生1:提问:你最佩服包公的哪些做法,为什么?生2:像包公这样,公正、坦率,敢于主持正义,刚正不阿,不徇私舞弊就是为人正直。生1:为什么包公的事例能流传至今?生2:人民世世代代都传颂他的的事迹,以此为美,并且崇尚这种美德。所以说这是错的就反对。生2:有人说:“正直的人,总得罪人,会吃亏,不能适应社会,”你对此怎么看?生1小结:正直的人,千古流芳,小人、伪君子遗臭万年。做人就要做正直的人。4.运用观点辨析练习队员们通过学习,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请你运用今天学习的观点,说一说他们应当怎样做。1.值周生今天负责查卫生,他们见七1班的清洁区不太干净,给评了“良”。当查到自己班清洁区时,发现也不太干净,他们意见不一致。有人说:“当然要评优,谁当值周生都向着自己班。”有人说:“那不好,咱们给扫干净了再评优。”有人说:“也和七1中队一样,评良吧。”生1提问:你同意谁的说法,为什么?2.中队准备改选,苏文对王小文说:“咱俩是好朋友,你可要投我一票。”讨论候选人时,大家提出苏文对工作不负责任,不适合当中队委。可选举时,王小文发现苏文正盯着自己,他又把手举了起来。生提问:如果你是王小文,你会怎样做?(引导队员认识主持公道,敢讲真话,是为人正直的表现。)3.在工厂宿舍区,王奶奶家窗户上的的玻璃被打破了,她正在到处查问是谁打破的。徐刚和于大明看见是小强打破的,于大明刚想告诉王奶奶,徐刚拉住他说:“小强的爸爸是厂长,她妈妈又挺厉害,咱们别管这件事了。”生1提问:你赞成谁的做法,你会对徐刚说些什么?(徐刚应当说服于大明,主持公道,敢讲真话,不怕报复,把知道小强打碎玻璃的事告诉王奶奶。同时也可以劝小强,自己向王奶奶说明情况,得到奶奶的谅解。)生2小结:通过讨论,大家懂得从小就要养成为人正直的作风,只有无私无畏,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怕牺牲,才能做到为人正直。5.结合自身、总结提高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为人正直有什么想法?请大胆说一说。6.辅导员总结生: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也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牢记:做一个正直的好队员。内容材料1:正人必先正己——包拯教子故事包拯,因清正廉明、执法为公而受到百姓的尊敬与爱戴。那么他对待家人是否也同样“铁面无私”呢?不妨让我们跟随下面这篇文章来看一看包拯教子的故事。北宋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腐化,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为何立这样的碑文以警后世?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包拯去陈州灾区放粮,灾民纷纷来告他亲人包勉的状。原来,包勉做沙县知县时,侵吞救灾粮款,逼死人命。虽然因此而罢了他的官,但百姓仍不服,又把状纸投到了包拯手里。包拯见此民众气愤,大怒,把包勉拿来问罪。包勉在事实面前没有抵赖,但他请求看在母亲面上,让包拯饶他一次。他并且表示,决心今后不再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了。包勉提出看在母亲的面上是有原因的。包拯生下之后,他父亲因他皮肤太黑,把他当作怪物抛弃了,是他大哥捡他回来的。这时大嫂王凤英生下包勉才一个多月,同时带两个孩子,不仅精力照顾不过来,奶也不够吃。为了养活包拯,王凤英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到别处,抚养包拯到7岁。所以包拯喊大嫂叫“嫂娘”。包勉以为一提看到母亲面上,包拯就会心软。可是包拯心想:如同亲娘般的嫂嫂一贯教自己做官要清正,替老百姓干好事,我要是顾念私情有意包庇,这不符合她的心愿。只要我给她养老送终,嫂娘是不会怪罪的。没想到,包勉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