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蒙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是翠****ng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蒙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蒙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蒙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该学者意在强调()A.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B.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C.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D.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2.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3.从秦朝开始,地方长官就有自辟僚属权,虽然中央限制郡只有辟署百石以下,县只有辟署斗食以下掾史吏员的权力,但地方设官,除几位主要长官的官秩在百石以上外,其余诸曹掾史本都在百石以下。据此可知,这一传统()A.有利于完善地方官僚体系B.容易产生封建割据势力C.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D.说明郡县长官权力开始扩大4.对比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到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央官吏数量的增加B.废丞相加强君主专制C.以分权形式实现集权D.官僚机构职能的变更5.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幕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这一规定()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6.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7.《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者”,有人说“功成名就者”,有人说“高官厚禄者”,朱元璋一一摇头,直至一位大臣说“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朱元璋“点头称是”是因为该大臣的回答迎合了他()A.裁撤宰相的意图B.设置内阁的需要C.以法治国的主张D.皇权至上的理念8.《清史稿》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A.清朝内阁权力渐小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9.宋代,一切诏书均以君主的名义颁发;但诏令不可出自君主独断。皇帝旨意“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诏令“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果政令“有未当者”,则由“台谏劾举之”。这一体制()A.避免了当政者决策失误B.构建了权力制衡的民主模式C.体现了文官政治的成熟D.表明宋代君主专制受到削弱10.元代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却“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C.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11.“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此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B.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C.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D.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12.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A.加大了选官的随意性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13.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