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doc

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文循环发生变化,使干旱、洪水等极端恶劣现象更为频繁,给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用水量增加,用水分配和时段也有改变。文章结合史河灌区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史河灌区;洪水资源;水质监测;非工程措施中图分类号:TV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史河灌区概况与特点1.1灌区概况史河灌区位于安徽六安西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灌区控制面积3526km2。设计灌溉面积25.5万hm,以梅山水库为水源,起点为梅山水库下游红石嘴枢纽,东邻淠河、西至河南固始,北抵霍邱城东湖、城西湖和淮河,范围覆盖安徽的金寨县、叶集试验区、裕安区、霍邱县和河南省固始县等。主要组成由42km的总干渠、243.7km干渠和龙潭、蝎子山、老圈巷、水门塘等十几座中小型反调节水库,为典型的“长藤结瓜”式灌区。总干渠设计流量145m3/s,灌溉面积285万亩。渠底宽度25~45m,水位2~3.5米,渠道水利用系数仅为0.45。1.2灌区地形地貌总干渠沿线地形复杂,地面起伏较大。上游在大别山南麓山地丘陵区然后逐步过度到裕安、霍邱的平原洼地。为实现自流灌溉,采取沿等高线走势,总干渠上有高切岭有3处;填高10米以上的高填方工程有8处。总干渠与14条天然河沟相交,水流直接进入总干渠,侧翼来水面积162km2。沣西、沣东、汲东三条干渠也同样有切岭、填方段,与几十条天然小河流纵横交汇。史河总干渠汇水面积大部分在山区,山丘地区比降大,经常产生暴雨洪水,洪水汇集下泄速度快,总干水位上升快,极易行成洪灾。下游干渠在平原丘陵上,地势也有较大起伏,且土质为粘性土,一旦下雨,雨水渗透慢,形成地面径流流入地势较低的洼地。形成低涝高旱。1.3水文气象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74.2mm,历年平均蒸发量1231.5mm。多年平均径流深323mm,降雨时空分部不均,从地域空间上,上游大别山区年平均降雨量1355mm,比下游灌区多30%~40%;一年内6-9月降水约占全年的60-70%,其中7、8两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45%,期间常发生特大暴雨洪水。二是年际降水量变化大。丰水年和枯水年的最大比值是4:1。极差值在600-900毫米之间。区域内由于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需要进行外部补水。虽然灌区每年需要从梅山水库引水7~8亿m3,但保证率也只有70%~80%左右,缺水2~3亿m3。1.4史河灌区洪涝灾害特点一年当中先有旱灾,后有涝灾;同一区域经常旱涝急转交替,不同区域旱涝并存。旱灾多发于春季及初夏,洪涝多发于夏秋,一个雨季当中同一区域可发生多次连续性洪涝。连旱连涝的年份也时常发生。1.5史河灌区防洪控制运用史河灌区的渠道堤防标准低,险工险段多,配套设施不完善,因此控制运用以安全为主,当灌区日均降雨量超过70mm时,需要开启沿途泄洪闸降低渠道水位。多余的洪水随着闸门开启而白白流入史河。2.洪水资源化灌区水资源短缺和上游洪水渲弃是史河灌区的一对矛盾。如何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量稳定的水资源和化解洪水危机,在科学防洪的基础上,将洪水资源加以有效引导储蓄利用,化害为利,构建人水和谐的环境,是我们灌区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2.1转变观念,适当承担风险,最大限度利用洪水资源传统意义上灌区以引水灌溉为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主要以渠道防渗,田间节水灌溉为主。洪水管理以弃保安为主。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旱涝急转气候经常出现,降雨极端不平衡,浪费了大量洪水资源。因此转变洪水管理以泄洪为主的的思想,统筹安排防洪减灾和调洪兴利,综合运用系统论、风险管理、科学调度等现代理论、管理方法、科技手段实施有效的洪水管理,适度承担风险、规范人类行为,给洪水以出路和滞蓄空间,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留住洪水资源,造福人类。因地制宜地建立洪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以总干渠、干渠和水库为单元,以科学调控和合理利用为主要手段,增加洪水资源在灌区内的丰缺调配为目标,最大限度地蓄积、滞留、调配洪水资源。2.1.1工程措施掌握工程现状和承受能力,利用现有的水库、渠道、闸等工程进行拦蓄、滞留洪水,多蓄少泄。灌区内中小型水库的库容量为2.3亿m3,42km总干渠、243.7km干渠和上千座塘堰,充分利用将是一个非常大蓄水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进行高标准除险加固,提高工程等级、防渗和承载能力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是当前灌区提高水资源利用主要方法。2.1.2非工程措施洪水的利用和资源化不能仅靠工程措施,还需要掌握洪水规律和通过法令、政策、经济和技术等手段,以减轻洪水灾害损失。洪水不仅有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