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随笔作文随笔作文篇1第一天(10月3日)十一的假期给了我出走的自由,又因为对城市的审美疲劳让我和家人选择了到天山深处去感受自然之美。初探天山为了更加的贴近自然,我们一行从乌市驾车走到安集海时就下了乌奎高速。一路靠着导航和偶尔碰到的哈萨克牧人的指点,沿着崎岖的山路在汽车的颠簸中向天山挺进。凭着网友们所发帖子的吸引力,我们从最初的荒山秃岭就开始激情昂扬,无纶是路过一条小溪,还是看见一只牛或者是一群羊,都会有高低不同的欢呼声响起,以致于到了计划中的第一个景点巴音沟时激情反而消失。站在山峰上,不管仰望天空,还是俯视山谷,都没能再次激发我们一行人的热情。经过奎屯河时,我们就着河水吃着随车带去的馕饼和水果,倒是别有一番风趣。但令人不解的是,水量丰沛、汹涌湍急的河水两岸却少有草木,本应清澈的河水中又总是有一股白色的雾状物时隐时现,让我们在狼吞虎咽的时候又多了些许的担心,好在大家都是乐天派,用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就把所有的担忧忘得干干净净,继而高高兴兴的奔向了下一个目标---乔尔玛。偶遇峡谷不靠谱的导航让我们走了一条从巴音沟先到独山子再走独库公路(217省道的一段,大约560公里长)的路线,而不是从巴音沟直接插到217省道的最佳路线。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线让我们顺便见识了一下离独山子大约10多公里处的大峡谷的震撼。那里的峡谷不是群山中由天工雕琢的塑形之美,而是在平坦的戈壁上突然裂开一条巨大的裂缝,就像是造物主不小心在大地上砍了一斧后留下的痕迹一样,没有缓坡没有过渡,笔直的从地面下陷到深邃的谷底。站在峡谷上口边缘的我不敢靠近,更不敢探身俯视,只能老远的伸出手臂胡乱的按动几下相机的快门,回头在相机上才敢欣赏已经不再恐怖的峡谷之险。平日里貌似坚强的我,此时只剩下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和自己过于胆怯的份了。挺进天山和峡谷再见之后,我们快速通过了独山子市区,沿着了库公路向天山腹地挺进。开始了我们这次旅行的主要行程。汽车顺着山势曲折盘旋而行,缓慢的沿着山路爬升,不断地把戈壁的苍茫和凄美抛离,取而代之的则是植被逐渐茂密起来的山峰。那些为了防止雪崩而修建的防雪长廊,公路边山体上用来防止坠石的巨大金属网,也造就了这里独有的风景;修建在常年积雪,海拔达到3390米的哈希勒根达坂上的隧道,把自然界的壮美和人间的智慧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让我们在感悟地理之美的同时也由衷地赞叹筑路勇士们的不屈和顽强。夜宿乔尔玛到了乔尔玛时天已漆黑,找到了一个由废弃的兵站改建的本地唯一的旅社。房间里没有门锁,看不了电视,洗不得澡,更没有网络,想上厕所还得跑到外面的旱厕里解决。就这还是因为我们先到一步,抢一样的占领了两个房间,才算是在寒冷得山间觅得一处遮风避雨之地。我们之前有两位仁兄,由于面对如此简陋的条件而稍作犹豫,结果就落了个无处可宿的下场。这里平时只有陈俊贵一家常住人口。近些年随着旅游的发展,在每年的5月至11月之间,冰雪融化后,会有总数少于两位数的几家商户,在此经营餐馆和小超市。天色已黑,无心挑选,我们一行就近找了一家餐馆,每人来了一份名字很诱人的野蘑菇拌面。不知是因为这里商户稀少缺乏竞争还是因为此地高寒氧气稀薄之故,名字高大上价格高出山下2倍的野蘑菇拌面,吃起来的感觉只能用难以下咽形容。勉强消除饥饿感之后,我们回到旅社,在冰凉的床铺上各自寻得一处容身之地,然后睡去。第二天(10月4日)守望天山乔尔玛是天山群峰中的一小片开阔地,四周被群山环抱,山上的松柏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谷地则被绿色的草甸无缝隙的填满。早起后,迎着晨曦,来到了为当年的筑路烈士修建的烈士陵园。站在陵园里的纪念碑前,环顾四周,除了几栋零星的建筑之外全是植被的绿色,这种绿色通过山峰的延伸与蔚蓝的天空直接相连,让人有一种天地混乱、万物合一得感觉。在展览馆浏览时,恰巧碰到了几个当年的筑路老兵故地重游,他们指着陈列在展览馆里的照片和烈士遗物,动情的诉说着当年的艰辛。尤其是说到当年他们从山下用背篓背煤到山顶,用风钻冒着寒风在悬崖上掘进,以及在工作中饮雪解渴时最为动容。当回想起他们那些牺牲的战友时,除了惋惜还有对当年造成事故责任者的怨恨。也正由于他们,让我想到了被称为天山守望者的陈俊贵先生,后在他们的指引下见到了陈先生并与其合影留念。横穿天山的独库公路,因为其凶险无常,让当年的筑路战士中,有168名成为了烈士并在此长眠。其中有一个班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当时的新兵陈俊贵。陈后来退伍回乡,并娶妻立业,但始终难以割舍对舍身救己的班长的思念,遂毅然带领妻子从东北来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天山之峰。开荒辟地、结草为芦,义务为他的班长和其他的167名烈士守陵,竟然25年,期间还养儿育女,直到被媒体发现并宣传报道之后,才引起社会的关注,现在刚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我无法想象在这个每年都有半年时间被冰雪彻底隔绝的高山之巅,他和他的妻儿们是怎么度过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