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高三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pdf

2024年高三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高三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与进化1.生物的分类-五界分类法及依据(进化树、形态特征、生殖方式)-二名命名法(拉丁名+属名+种加词)-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世界三域分类法(真细菌界、古细菌界、真核生物界)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危害-生态平衡的维持-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规模灭绝的危险和对人类的影响3.进化论与证据-进化论的基本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态转化实验、生源地与中心地的关系、比较胚胎学、生化标记和分子遗传学4.进化的原因和机制-突变和选择: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座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适应性、法则性-基因流动:基因漂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随机变异、性选择-系统发育和进化速率:种间关系、进化树、分子钟模型、进化速度第二章、细胞的分子基础1.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细胞-细胞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2.细胞的物质基础——细胞质-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无机盐3.细胞的能量转化——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糖的分解、库恩提周期、各环节反应及特点-光合作用:光能的吸收、光合色素体、光反应和暗反应4.细胞的信息遗传——DNA的结构与功能-DNA的组成和结构:核苷酸、双螺旋结构、碱基对的配对规则-DNA的功能:遗传信息传递、蛋白质的合成第三章、生物技术的应用1.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细胞分化、细胞培养基、培养条件-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2.生物制药技术-重组蛋白质的制备:人胰岛素、人成纤维蛋白素、人重组凝血因子-基因治疗:基因的传递和表达、基因治疗的原理和方法3.遗传工程与农业-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转基因植物的优势和争议-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伴性基因和性别控制的研究4.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和发展: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基因组项目、病因基因的发现、基因家族和转座子第四章、生物的生命活动调控1.激素与生命活动-激素的概念和分类:植物激素、动物激素、内分泌与体液激素-激素的合成、转运、作用机制和负反馈调节2.生物节律与生理节律-生物钟的概念和特点:自发性、节律性、适应性-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内源性生成与外部信号3.成长调控与衰老调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周期、细胞接触抑制和调节、细胞凋亡-衰老的机理和影响因素:遗传、环境、生活方式4.免疫调节与人类健康-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的机制和类型: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失调和自身免疫病:过敏、免疫缺陷和免疫系统损伤第五章、生物与环境1.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生态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2.环境因素的影响和适应-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适应、耐受、抗逆性、生态位-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生长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3.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发利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4.生物的保护与重建-生物保护的现状和重要性:物种保护、生态保护区、国家级保护动物和植物-生物的重建和修复:生物修复、种苗扩散、自然恢复第六章、人体免疫调控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2.免疫反应的类型和机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差异和联系-免疫反应的过程:抗原识别、抗原呈递、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和免疫调节3.免疫系统的失调和疾病防治-免疫系统的失调及其疾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治疗和疫苗的开发和应用总结:____年高三生物选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包括生物的多样性与进化、细胞的分子基础、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的生命活动调控、生物与环境、人体免疫调控等内容。该领域的知识点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