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85工程”对贵州赤水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析“185工程”对贵州赤水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doc

浅析“185工程”对贵州赤水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浅析“185工程”对贵州赤水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浅析“185工程”对贵州赤水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摘要:2012年7月4日至5日,贵州省“185”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在黔南自治州召开。那么,何为“185工程”?“185工程”在我省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具体到赤水市又该如何借鉴成功者的经验,调整思路,来促使我市的农业取得新的发展?关键词:农业结构;185工程;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010-42012年7月4日至5日,全省“185”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在黔南自治州召开。这次会议是继全省茶产业大会后,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专门研究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会议,省委副书记陈敏尔致信讲话,副省长禄智明主持会议,省农委主任刘福成做工作报告。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分析贵州省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总结交流各地特别是黔南州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做法,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强调,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广“185”工程经验,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走出一条有山区特色的农业后发赶超之路,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会上,黔南自治州介绍了“185”工程做法和经验,省农委就进一步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作了安排,惠水县、长顺县、清镇市、遵义县、威宁自治县、贵州李记食品有限公司、龙里县翠微兴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三都自治县交梨乡葡萄产业带,龙里县羊场镇、湾寨乡蔬菜标准园建设,贵定县云雾镇高标准农田治理,惠水县贵州永红食品厂,长顺县深圳长顺“两地合作”有机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农业结构调整“185”工程种植基地、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两天的所见所闻,在实地感受了兄弟县市发展变化的同时,也进一步认清了我市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差距和实现“三化同步”目标的任重道远。1“185工程”概况及主要做法“185工程”全称为“185农业产业化富民工程”,是黔南州在2008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深入调研并结合全州实际提出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其含义是指每亩田地、坡地、林地、水体、棚架等,在一个农业生产年度内销售收入实现一万元、八千元、五千元以上。它是一种货币量化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方向和理念,是一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一年多熟立体种养模式或特色优势产业下地、上山、入水、升空为手段,以助民增收为核心,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举措,是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一种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子的尝试。其主要做法有:1.1“领”字当头,加强领导作保证围绕组织、领导、责任、政策四个关键,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抓机构建设。把“185工程”作为全州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全州各级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对“185工程”建设实行高位统筹、协调推进。二抓集团承包。实行州、县、乡三级领导班子成员集团承包制,对“185工程”实行分片包干、分片负责、分片督查、严格考核,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三抓工作调度。全州每年分春、秋两季召开“185工程”现场会,每季度召开工作调度会,年中适时召开和举办“185工程”农业招商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博览会,进行成果展示和招商引资。四抓政策牵引。州委、州政府出台政策,实行以奖代补,对实现万元、八千元、五千元的县(市),分别给予每亩10元、7元、5元的奖励。对获州以上现代农业基地认证的,每个基地分三年奖励共100万。各县(市)分别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奖励政策,部分县(市)还设立了农业招商、合作组织建设、土地流转等专门奖项,有效推动了“185工程”的扩面提质。1.2“引”字在前,规划先行保质量坚持工程启动与制定规划同步,及时出台了《“185农业产业化助民增收工程”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制定发展目标、配套产业规划。把全州分成低海拔高热区、中海拔温热区、高海拔冷凉区三个区域进行产业布局,着力培育畜、菜、果、茶、烟、药六大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聚集区。同时围绕外联通道规划打造交通干线特色生态优势产业带、“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聚集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在产业布局上,打破县、乡、村行政区域界限,在全州范围内规划建设了一批跨区域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带。1.3“创”字破题,打破传统辟新路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完善,在良种良法推广、加大适用技术培训力度和农技部门指导力度、农机推广、发展设施农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组合措施,通过科技推动,全州探索出了四种符合实际、科学高效的生产模式:一是粮经组合模式。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