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齐云山导游词齐云山导游词齐云山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距休宁县城15公里。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先简要讲一下休宁县,休宁县仅清朝一个朝代就出过全国科举考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12名,占清代状元总数112名的百分之十还多,单县列全国第一,是个名符其实的状元县。齐云山古称白岳,元代文学家汤显祖曾经写过“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这里的黄指的是黄山,白指的就是白岳,也就是齐云山。那么齐云山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这个,有一个故事。明嘉靖公元1522年~1566年时,嘉靖皇帝因年过三旬还未生龙子,便命道士在白岳向上天祈求一个孩子,结果应验,嘉靖喜得龙子。因为他看到白岳的最高峰如“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就开了金口,把白岳改成了齐云山。这便是“齐云山”这个名字的来历。齐云山景区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的特色,可以用丹霞地貌,湖光山色,道家文化、摩崖石刻来概括。齐云山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因为首先在丹霞山发现而得名,而齐云山则是我国丹霞地貌中最高的山地。齐云山、山崖是红的、山岭的红的、山洞是红的、摩崖石刻是红的、连石狮子都是红的,整座山都是红的,真是令人称奇。湖光山色是齐云山的另一个特色,齐云山自古被称为“天下无双圣境,江南第一名山”它有36奇峰、72怪岩、16幽洞、32飞泉。更有水光潋艳、清幽恬淡的云岩湖,云岩湖是工业污染加剧的时代极为难得的一泓碧水。云岩湖湖汊纵横幽深,青峰夹峙。船桨拍击湖水水鸟惊飞,那种场景和感觉都是妙不可言的。齐云山又是一座以道教扬名的山。鲁迅先生对道教的地位及意义都有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它与中国的政治、军事、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学、医学、武术、养生、民俗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因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又有’江南小武当’之称。相传在唐朝的时候有道士在这里羽化成仙,很多人都慕名来此修道,而到了明代,由于嘉靖皇帝在这里求子成功,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齐云山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天来朝拜的人多达三千,这在古代是十分惊人的数字。齐云山最后的一个特点就是摩崖石刻,中国古人有将优秀的书法作品或者佛像雕刻在岩壁上来纪念的传统,这便是摩崖石刻,而在齐云山的人文景观中,号称“江南第一”的摩崖石刻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些石刻年代最早为宋代,数量最多的要数明清,主要分布在真仙洞府、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全山共有一千多处。这些石刻流派纷呈,风格各异,正、行、草、隶、篆俱全。有的雄劲豪放,有的柔婉清丽,有的刚劲傲骨,有的飞龙走蛇。再加上刻工精炼娴熟,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韵,堪称艺术瑰宝。“天开神秀”、“齐云胜景”、“亘古奇观”等是崖刻中的珍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齐云山导游词2016-09-2023:10|#2楼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易说乎”很荣幸能为各位嘉宾服务,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我们的旅游车是这辆白色大巴,车牌号是12345,大家一定要记住了,我旁边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是驾车多年的老司机了,接下来就由我和司机师傅陪伴大家一起度过你们的齐云山之旅!在揭开齐云山神秘面纱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齐云山。齐云山坐落在休宁城西15千米处,分为横江、月华街、楼上楼、南山、云岩湖五个景区,是安徽省境内集丹霞地貌、摩崖石刻、道教文化、山光水色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4A级旅游区,乾隆皇帝称这里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还有许多小名,如白岳、武当、福寿山等。齐云山是由九座山峰组成,其中有座白岳岭,所以古代称“白岳”。由于齐云岩“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所以现在都称之为齐云山。它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齐云山的道教源远流长,早在唐朝年间,道士龚栖霞隐居于天门岩下,开创了齐云山道教历史。南宋年间道士余道元创建佑圣真武祠,供奉真武大帝。传说真武帝神像是百鸟用口衔泥巴塑立而成的,特别灵验,因而香火日盛,有"玄帝香火,在均州曰武当,在徽州曰齐云"的说法,于是善男信女纷纷贡献土地,捐赠财物,建庵筑庙,道士一天比一天多,从而建立了道教基础大业。到了明代,道教活动日渐兴盛,由于皇帝信仙术,宣召天下有名的道士可以进出皇宫,建坛祈祷,后来虽经大起大落,却始终保持道教圣地的地位。关于齐云山更多的价值,我们将在游览中为大家一一介绍。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叫登封桥,横跨在横江之上,有九个孔,长147米,宽8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徽州知府古知贤提议兴建的,已有40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