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材简析:一、主题:本文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二、情节:开篇即夸张地述写了皇帝喜欢穿新装的癖好,接着讲述了两个骗子投其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而后为皇帝“做”新装,是故事的开端。后来皇帝两次派大臣与官员查看新装,他们什么也没看见,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愚蠢不称职,都一味儿地夸赞布料华丽漂亮,这是故事的发展。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装”上街游行,当众出丑,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三、特点:采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地夸张是本文的显著特点,特别是用夸张手法塑造皇帝与大臣们的形象,从而更突出了他们虚伪、自欺欺的丑行。四、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要适当点拔,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五、学生对文中问题的理解分析极易人云亦云,且理解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已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教学目的:1、感知课文内容。2、分析人物形象。3、领会童话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2、出示学习目标。3、作者、体裁简介。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要求标上段序、听准字音并思考:⑴皇帝有什么爱好?他的新装“新”在什么地方?⑵根据“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情节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明确:⑴爱新衣;新在“布:人间最美”,“特性奇怪:不称职、愚蠢者看不见”;三、、分析人物形象合作探究:⑴总括起来,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字,文章所写的.人物与这个字分别有什么关系?⑵仔细阅读课文对几个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描写,然后说说他们的性格特点。明确:受揭骗皇帝孩子骗子大臣行助皇帝:愚蠢、虚伪、奢侈、昏庸;骗子:狡诈、善骗;大臣:虚伪、自私;孩子:天真纯洁、无私无畏。四、探讨主题1、皇帝甘于受骗,大臣乐于助骗,甚至百姓纷纷传骗,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2、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揭穿骗局,有什么用意?明确:1、上层人物愚蠢、虚伪、自私、腐朽,整个社会假话成风。(揭露前者,批判后者,这就是这篇童话的主题)2、教育我们要保持纯真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五、质疑问难六、小结:一场闹剧,围绕“新装”,刻画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真诚,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的。七、作业:续写课文结尾(写在练笔本上)要求:情节合理,文意相关;200—300字。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2、能够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二、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快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快速阅读法、提要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感知课文。2、分组研究学习: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结合屏幕图片展示,研究总结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悟出作者写作目的,同时感受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方法由记忆性学习上升到理解性学习。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你喜欢童话吗?你读过哪些童话作品?你知道安徒生和他的童话的主题吗?结合学生已熟知的童话故事,采用画面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导入课题。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纯洁,同情不幸的穷人,鞭挞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残暴、贪婪、虚伪、愚蠢,批判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这是安徒生童话的`主题。(二)关于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