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烷基化工艺实操考试题带答案84.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烷基化工艺实操考试题带答案84.pdf

2022年烷基化工艺实操考试题带答案84.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年烷基化工艺实操考试题带答案1.【判断题】集散系统的主计算机是管理计算机,又称为上位机。(√)2.【判断题】烷基化油的质量越高,酸耗量越大。(×)3.【单选题】我国消防工作方针是()。(A)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预防为主,齐抓共善4.【判断题】管子切断前应移植原有标记,低温钢管及钛钢管,严禁使用钢印。(√)5.【单选题】SIS中对过程变量进行检测的部分是()。(A)A、传感器B、逻辑运算器C、最终执行元件6.【判断题】建设项目中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7.【判断题】为减轻污水处理装置负荷,一下雨应立即将装置内雨水分流到清净下水系统。(×)8.【判断题】可燃物燃烧的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慢。(×)9.【单选题】DCS系统的安装量为常规仪表的()。(B)A、2/3-1/3B、1/2-1/3C、3/4-1/410.【判断题】废酸用水稀释后直接排放。(×)11.【单选题】离心泵填料密封温度过高的原因之一是()。(C)A、流量大B、扬程高C、填料压盖过紧12.【单选题】工厂用防爆电气设备的环境温度为()℃。(A)A、40B、30C、3513.【判断题】在火灾扑灭且现场没有清理完毕时,需要专人监护,防止二次火灾发生。(√)14.【判断题】用氮气气密捉漏的管线用耳朵听有没有异常声音就可以判断泄漏点。(×)15.【单选题】室内消火栓的最大间距不应超过()m。(B)A、40B、50C、6016.【单选题】当皮肤接触氢氧化钾应立即()处理。(A)A、用水冲洗B、泡入人身中和池C、醋酸中和17.【判断题】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应当按其产品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自检,出具产品合格证,并对产品的安全防护性能负责。(√)18.【判断题】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19.【判断题】废催化剂属于危险废物。(√)20.【单选题】设备密封泄露属于()排放。(C)A、有组织B、低点C、无组织21.【判断题】消化道是人体摄入生产性毒物的最主要、最危险途径。(×)22.【单选题】职业病防治工作应该坚持以()为主。(C)A、治疗B、处罚C、预防23.【判断题】有关危险化学品单位可以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24.【判断题】若混合物中所含的惰性气体量增加,则爆炸范围会缩小。(√)25.【判断题】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尘毒危害的最重要的方法是使用个人防护用品。(×)26.【单选题】如果原料中有四种组分(组分相互之间α>1),需用()个连续精馏塔即可分离。(C)A、1B、2C、327.【判断题】有毒气体发生大面积泄漏时,泄漏区域内的人员,应用湿毛巾或其他湿布类捂住口鼻,按指挥人员指定的方向,快速撤离至安全集合地点。(√)28.【单选题】对现场窨井盖密闭改造其目的是()。(C)A、设备管理需要B、防止雨水流入C、防止VOC散发29.【判断题】自动信号联锁保护装置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30.【判断题】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可以不修改应急预案。(×)31.【判断题】氢氟酸烷基化装置的三废处理工艺原则都是清污分流、分级处理。(√)32.【单选题】铜-康铜热电偶的测量范围是()。(C)A、0-1800℃B、0-400℃C、-20-400℃3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离心泵机械密封组件的是()。(A)A、盘根B、静环C、动环34.【判断题】在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中,原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变小,压力降低,爆炸范围扩大。(×)35.【单选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A、职业病危害,是指对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各种危害B、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C、职业病危害,是指对劳动者可能导致的特种危害36.【判断题】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范围越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37.【单选题】单位质量的油品由基准温度加热到某温度与压力时(包括相变化在内)所需的热量称为()。(A)A、热焓B、热量C、热阻38.【单选题】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或者社会秩序构成重大威胁,采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进入()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