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2节-熔化和凝固-(2).doc
上传人:戊午****jj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学设计】第2节-熔化和凝固-(2).doc

【教学设计】第2节-熔化和凝固-(2).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11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教学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5组。【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讲授1.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实验目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活动情境设置】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呢?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态变化。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状态之间的转化呢?【提出问题】1.冰熔化成水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呢?2.随着什么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3.什么是物态变化?【总结并过渡】先探究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那么,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什么变化?2.液态到固态又叫什么变化?结合生活中冰的熔化过程,想一想,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将会如何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1.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升高?多媒体展示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由情景导入新课让学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加热多数学生认为是升高温度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学生开始思考、设计、提出问题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2.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保持不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你认为这次探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如何比较哪种物质的变化情况?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蜡的熔化过程。参照下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分析与论证】图3.2-2和图3.2-3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将数值写上。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图像蜡的熔化图像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学生开始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开始讨论、分析、论证、绘制图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数学的知识找到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评估——交流合作2.熔点和凝固点【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成果